
作为黔东高等教育旗舰,铜仁学院以“四维工作法”构建起“机制筑基、教学固本、文化润心、服务惠民”的推普新范式,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成为串联起人才培养、文化传承、乡村振兴的“金色纽带”。
四梁八柱:机制创新构建“推普立交桥”
近年,铜仁学院通过完善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架构,形成“校领导统筹、职能部门联动、二级学院落实”三级管理体系。由分管教学副校长牵头,整合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处、团委、文学与传媒学院等5个部门(学院)资源,配备管理人员12名,形成覆盖测试站点建设、课程开发、师资培养的全链条工作机制。学校普通话水平测试站挂靠在文学与传媒学院,配备管理人员1名、工作人员6名、测试员11名,2024年累计完成普通话测试2546人次,为师生构建起“随到随考”的便捷服务体系。

龚静副校长巡视普通话水平测试
双轨育人:课堂内外共织“语言经纬网”
铜仁学院还通过创新构建“必修+选修+实践”课程矩阵,面向全校开设《阅读与欣赏》《写作与沟通》通识必修课,在师范类专业开设《教师口语》《三笔字》等特色课程,形成覆盖2000余人次的课程体系。践行“理论+实训”教学模式,将教师口语训练与微格教学相结合,培育出李娟、刘正林等贵州省第二届“三字一话”应用能力大赛高校组“三等奖”获奖选手。
铜仁学院学子在贵州省第二届“三字一话”应用能力大赛中获奖
文脉薪传:晨光文学照亮“文化双行道”
另外,铜仁学院依托晨光文学社等特色平台,构建了“创作工坊+名家指导+赛事培育”文学育人机制。打造了“晨光写作工坊”“田秋讲堂”“明德读书会”等活动品牌。特别设立的“晨光年度文学奖”培育出龙青等新锐作家,其小说《纸船》首登《中国校园文学·青年号》,实现学生作品国家级刊物突破。学生李甜甜荣获第十一届“抒雁杯”青春诗会暨全国大学生诗歌大赛现代诗一等奖。蒋振炜和李甜甜被“鲁迅文学院贵州作家培训班”录取,彰显了学校语言文字教育的深层育人成效。

铜仁学院第八届“晨光年度文学奖”颁奖典礼
语润乡野:推普工程打通“最后一公里”
该校重点打造了“经典润乡土”推普品牌,构建了“高校-地方”联动机制。与铜仁市语委、市教育局联合组建专家团队,深入松桃、玉屏等区县开展“三进”行动:进校园培训教师、乡镇干部等900余名,进课堂指导18个班级,进家庭走访80余户。与铜仁市民宗委、市教育局联合举办了铜仁市乡村振兴人才语言文字培训班,90人参加培训。作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石阡县的对口帮扶高校,学校组织“三下乡”暨石阡语言文字帮扶志愿队,赴石阡县汤山街道平阳社区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及“推普入户”活动,通过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与地方红色文化、民俗文化、旅游文化等结合起来,利用学生的专业优势和特点深入基层,真正做到知识文化下乡,惠及基层民众。

铜仁学院教师赴松桃开展“经典润乡土”语言文字推广培训活动

铜仁市乡村振兴人才语言文字培训
来源 铜仁学院
编辑 武芮西
二审 廖波
三审 王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