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碳水”,很多人都避之不及,把它看作减肥路上的头号“敌人”,担心吃多了会长胖、升血糖。
但科学总能带来意外惊喜。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做过一项研究,发现存在一类特殊的 “碳水”,非但不会给身体增加负担,反而能有效改善脂肪肝,堪称护肝“好帮手”——它就是抗性淀粉。

01抗性淀粉是什么?
直白点说,它可以被理解为“穿了隐形衣”的淀粉,常出现在全谷物、青香蕉、土豆等天然食材里。它与普通淀粉不同,能够躲过胃和小肠的消化,直接到达大肠,成为肠道有益菌群的营养来源。
这些菌群在“饱餐”之后,就会产生一系列有益的代谢产物,帮助我们降低血液中的甘油三酯水平和肝酶指标,从而改善脂肪肝。因此,抗性淀粉也被很多人誉为“宝藏碳水”。
事实上,上述言论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着严谨的科学研究作为支撑。

具体而言,上海第六人民医院贾伟平教授团队进行了一项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研究人员找来200名脂 肪肝患者,试验组每日补充40克从玉米中提取的抗性淀粉,对照组则服用等量普通淀粉,4个月后对比两组的各项指标差异。
结果令人震惊:抗性淀粉组患者的肝内脂肪含量大幅下降9.08%,相对降幅高达39.42%!这意味着近四成的肝脏脂肪被有效消除。不仅如此,患者的体重、BMI、腰围等指标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研究结果一经发布,直接登上了国际顶级期刊《Cell Metabolism》的杂志封面,备受国际关注,更多人好奇抗性淀粉的获取来源。有研究发现,土豆、米饭等食材煮熟后冷藏,体内的抗性淀粉含量会显著提升,这也使得冷米饭、冷土豆逐渐成为人们获取抗性淀粉的理想途径。
02理想很丰满,肚子很抗议
看到这里,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那我明天就开始吃冷饭!”但现实情况远非如此简单。
虽然抗性淀粉存在于日常食物中,但要想通过普通饮食达到研究中每天40克的起效含量,其实非常困难。举例来说:一根青香蕉约含4-5克,一碗放凉的白米饭(约150g)约含3-4克,一个中等大小的冷红薯约含3-5克。

这意味着,一个成年人每天需要吃8-10根青香蕉,或10大碗冷米饭,或8-10个冷红薯才可能见效。且不论难以吃下如此大量的食物,长期吃冷食也很容易导致肠胃不适。
不过,或许是洞察到了天然成分“难获取”和“难坚持”这两大痛点,健康产业开始思考如何利用这种科学原理,让日常护肝变得更加简单高效。
在此基础上,香港老牌生物科技公司TS的研究团队,在其科学配方中,就特别关注到了肠道菌群与肝脏健康的密切关系,据此研发出新一代国产护肝产品“倍-清-肝LIVERPURE”。
公开资料显示,其配方中的核心成分AKK001,被《Nature》等核心期刊证实能够通过“肠肝轴”改善肠道健康,减轻肝脏解毒负担。同时,该产品进一步科学融合二氢杨梅素、担子菌提取物等成分,构建出“调菌群+抗炎症+促修复”的多维干预模式,从不同途径助力肝脏健康提升。

(图/AKK菌调节肠道-肝脏轴的研究成果)
商智数据显示,“倍-清-肝”在京J东平台的搜索热度持续攀升,珠三角、江浙地区35-65岁的中年群体已成为核心消费人群,约67%的人群持续复购。在产品的评论区,关于“成分清晰”、“效果可感”的反馈成为高频词。
03科学“懒人”法:护肝新思路,坚持不再难
总的来说,上海六院的这项研究无疑为我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揭示了“吃对碳水”也能护肝的科学奥秘。
当然,科学摄入也需讲究方法。值得注意的是,过量摄入可能引起腹胀、肠蠕动异常等不适,因此建议通过逐步增加全谷物、豆类、冷却主食等天然方式,耐心提升抗性淀粉的摄入量,并始终注重整体饮食的均衡。
说到底,健康的未来,在于将有效的科学原理转化为更人性化、更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无论是精心规划每一餐,还是借助科学配方的产品,主动为健康做对一件事,本身就是最好的开始。
来源:日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