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浙江从事茶叶一产人员达165万人,茶农人均增收1.83万元,实现了百万就业、百亿增收。每年春茶采摘季节,浙江还吸引外省采茶工50余万人,他们的人均月收入可达6000多元。可以说,每片茶叶都承载着共同富裕的‘浙江温度’。”在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近日召开的加快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杨大海如是说道。近年来,浙江深入推进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促进茶农增收致富,持续擦亮“世界茶乡看浙江”金名片,“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真实故事在浙江不断上演。
做强品牌
让更多人搭上“茶快车”
浙江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今年,浙江省茶园面积将达到320万亩、农业产值将达315亿元,培育全国影响力的茶品牌20个,综合产值力争突破1300亿元。到2027年,茶园面积将扩大到330万亩、农业产值将达350亿元,全国影响力的茶品牌将增加到30个,综合产值将达1500亿元。
“为实现这些蓝图,浙江茶产业将立足先发优势,做强龙井茶、白化茶、早茶、其他特色茶四大产区。”杨大海介绍,在品类上,将以绿茶为主导,红茶、黄茶等多茶类协调发展;在品牌上,将以龙井茶为龙头,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等多品牌协同并进;在产品上,将以茶叶为主体,茶饮品、茶食品、茶日化品、茶保健品等多产品协力开发,进一步巩固浙江茶叶强省的优势地位。
“在‘三茶’统筹原则、全链升级原则、联农带富原则指引下,基地将提档、科技将提能、品牌将提优,并实现融合增效、全链增值、政策增持。”杨大海举例说,龙井茶要更标准、更品牌、更精深;白化茶要打好“融合牌”,搞好多业态;早茶要提品质、强品牌;其他特色茶要“一县一品”,做精做优。除此之外,要加速名优绿茶全球推广,支持新茶饮出海,力争茶叶出口额突破5亿美元;支持打造茶叶特色小镇和精品旅游线路,创建茶叶特色小镇50个、省级茶旅融合精品线路50条;加快全产业链数字化,从茶园到茶杯全程“智慧升级”;支持标准化茶厂、生产线升级、精深加工、品牌培育等。
今后,浙江将通过龙头企业引领,壮大茶产业整体规模,重点培育“专精特新”和“链主”茶企,在基地建设、厂房改造、装备升级、产能提升、冷链储藏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推动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吸纳更多当地农民就业,更好发挥带头作用。健全“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提高合作社、茶农的组织化程度,建立稳定的茶叶联农带农富农机制。支持村企联营股份合作模式,鼓励以资产、资金等方式入股与茶企开展合作,实现农村集体资产增值增收。“今年的目标是茶农的人均茶叶收入力争突破1.95万元,2027年突破2.1万元大关。”杨大海强调。
“浙江‘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当下,乡村咖啡馆成为网红打卡地,乡村茶馆同样具备成为热门景点的潜力。”杨大海说,为此,浙江将建设一批功能丰富的茶叶特色镇和特色村,深入挖掘茶文旅资源,开发茶园+创意加工、茶园+主题民宿、茶园+风景名胜等特色茶旅线路,培育“学茶、玩茶、用茶、识茶”的“新茶人”,形成功能多样、产品丰富、业态多彩的浙茶新格局,助推茶产业连年增效,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健全标准
让新茶饮也能“走出去”
当前,新茶饮、新茶食已成为茶产业发展的新赛道和新增长点。
“浙江在新茶饮、新茶食上已经有很好的基础,比如农夫山泉、古茗、华茗园等头部企业已开发多款产品。”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良伟介绍,在今年5月举办的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九宇抹茶冰激凌、知味观茶糕点等茶食品大受欢迎,龙井小麦啤酒、极白沐歌茶啤等茶叶跨界产品火爆“出圈”。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浙江省原料茶实现产值超20亿元,同时还成为全球最大的抹茶生产基地。接下来,浙江将集中全省8家国字号茶叶科研机构的力量,联合企业研发力量,组织实施新茶饮、新茶食相关重大科技项目,聚焦龙井茶、白化茶、香茶等重点茶类,在品种、加工、产品等全产业链上开展攻关,破解茶产业精深加工关键问题,以科技赋能新茶饮、新茶食发展。同时,组织制定新茶饮相关标准,助力构建新茶饮全过程标准化生产体系。
根据新茶饮原料特点,浙江将着重在主产区做强原料供应基地,推进茶园规模化、标准化、宜机化建设,鼓励绿色食品、有机茶认证,提升质量安全水平。同时,合理利用产区内外资源,建立稳定优质的原料供应优势。陈良伟介绍,今年以来,浙江率先在龙井茶上实现原料茶溯源管理,以“浙农码”为基础,开发龙井茶证明商标溯源标识管理系统,通过溯源标识,规范企业使用龙井原料茶的全过程,使原料可溯源、可追查。目前,申领溯源标识企业达到23家,领取溯源箱标超100万枚。鼓励重点茶区建设精深加工产业园,盘活适用厂房资源,做强优质水源供应、高效物流配送等配套体系,建设一批高品质数字化原料加工企业,优化软硬环境吸引新茶饮企业落地,建立上下游集聚的茶饮生产优势。
“以珠茶、眉茶为主的传统出口茶是浙江优势出口农产品,去年,浙江茶叶出口量15.6万吨、出口额4.7亿美元,已持续多年稳居全国前列。今年1—5月的出口形势更好,出口额、出口量同比增长均超20%,且产品呈现多元化的形式。”陈良伟表示,下一步,浙江将在巩固传统茶叶出口的基础上,拓展名优茶及新茶饮等茶品的出口,通过加快制定《浙江珠茶》《浙江眉茶》团体标准,健全从种植到加工的全流程标准体系,促进国际认证互认。此外,将协同市场监管等部门强化质量监管,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支持科研院所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构建与国际接轨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快名优绿茶全球推广,支持茶叶出口企业参加国际性农产品会展;依托浙商海外资源,开展海外茶文化展示交流,拓展名优绿茶国际市场新消费;依托杭州、宁波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点区,开拓茶叶跨境电商业务;深化产学研协同,支持开发适应国际消费需求的便捷化茶产品,拓展茶食品、茶用品等新型产品领域,支持新茶饮出海,形成传统茶类、新茶饮及功能性衍生品协同发展的产品体系,推动茶出口产业向高附加值方向跃升。
(袁国凤 张恒金 胡月梅 裘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