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对白-中国(上海)当代摄影艺术展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举行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8 15:39:00    
  • 2025年9月3日,由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白俄罗斯共和国文化艺术联合会共同主办的“对白-中国(上海)当代摄影艺术展”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米哈依尔·萨维斯基美术馆举行。展出的47幅作品来自中国上海四位不同代际艺术家,他们是沈忠海、许海峰、叶子乐、陈川端,出生于1960年代至1990年代。

    2025年9月3日,米哈依尔·萨维斯基美术馆,展览开幕式在当地歌唱家美妙的歌声中拉开帷幕。中国驻白俄罗斯使馆参赞夏光远出席展览并发言、白俄罗斯明斯克历史博物馆馆长拉吉萨瓦·嘎林娜主持开幕式。陈川端 摄影

    展览由明斯克历史博物馆馆长拉吉萨瓦·嘎林娜主持。开幕式在当地歌唱家美妙的歌声和钢琴伴奏中拉开帷幕。本次展览开幕式恰好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在这个意义非凡的日子里,双方以艺术的形式共同开启这场跨越时空的视觉对话,更显特殊意义。展览现场,驻白俄罗斯使馆参赞夏光远说,“80多年前,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赢得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白俄罗斯人民也曾给予我们宝贵的支持,甚至付出生命,两国人民在战火中结下的深厚情谊,至今仍在激励我们共同守护历史真相、捍卫和平正义。”他认为,“摄影家用镜头记录时代,以光影传递真情,通过跨越数十年的艺术实践,共同呈现了上海多元、开放、创新的城市形象,为本次活动搭建起中白文化交流的视觉桥梁。”

    2025年9月3日,中国驻白俄罗斯使馆参赞夏光远在发言,白俄罗斯明斯克历史博物馆馆长拉吉萨瓦·嘎林娜(右一)主持开幕式。刘哲远 图

    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代表苏鹏在发言中表示,“展出的摄影作品不仅是艺术家用匠心勾勒的审美图景,更是对两国人民淳朴情谊、对多元文明共生共荣的深情礼赞。”他强调,“这场艺术盛宴既是双方深化文化合作的重要契机,更是对中白两国传统友谊的生动诠释。”

    2025年9月3日,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代表苏鹏在发言。

    2025年9月3日,白俄罗斯米哈依尔·萨维斯基美术馆,观众在观看沈忠海的作品。许海峰 图

    2025年9月3日,白俄罗斯明斯克米哈依尔·萨维斯基美术馆,白俄罗斯摄影协会顾问帕维尔·奥西波夫(Pavel·Osipov)在沈忠海的作品前。

    2025年9月3日,白俄罗斯明斯克米哈依尔·萨维斯基美术馆,观众在观看许海峰的作品。

    2025年9月3日,白俄罗斯明斯克米哈依尔·萨维斯基美术馆,许海峰与白俄罗斯观众进行交流。孙永康 图

    2025年9月3日,白俄罗斯明斯克米哈依尔·萨维斯基美术馆,观众在观看许海峰的作品。

    2025年9月3日,白俄罗斯明斯克米哈依尔·萨维斯基美术馆,观众在观看叶子乐的作品。

    2025年9月3日,白俄罗斯明斯克米哈依尔·萨维斯基美术馆,当地媒体在拍摄叶子乐的作品。

    2025年9月3日,白俄罗斯明斯克米哈依尔·萨维斯基美术馆,观众在观看陈川端的作品。

    2025年9月3日,白俄罗斯明斯克米哈依尔·萨维斯基美术馆,观众在观看陈川端的作品。

    本次展览策展人孙永康先生向白俄罗斯观众介绍了四位参展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这批作品被白俄罗斯摄影家协会、白俄罗斯明斯克历史博物馆收藏,他希望“这些作品能够成为中白两国文化交流的视觉见证,让艺术之光继续照亮我们的‘对话’”。稍后,白俄罗斯方面向四位参展艺术家和策展人颁发了收藏证书和策划本次展览的荣誉证书。证书上用当地文字书写:“为组织展览以及加强白俄罗斯和中国、姐妹城市明斯克和上海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作出的巨大贡献”。明斯克和上海于2019年正式建立友好城市关系。

    2025年9月3日,白俄罗斯明斯克历史博物馆馆长拉吉萨瓦·嘎林娜向四位参展艺术家颁发了收藏证书。视频拍摄 王燕(01:02)

    2025年9月3日,策展人孙永康先生在接受当地媒体的采访。 澎湃新闻记者 许海峰 图

    展览吸引了一百多位观众,宽阔的展览大厅一时人头攒动,人们饶有趣味地驻足观看,或窃窃私语,或掏出相机、手机留影。白俄罗斯摄影家协会主席鲁达·弗拉基斯拉夫先生在观看了中国摄影家的作品后表示,“中国有伟大的文化,今天我们可能不能百分之百地理解这些作品,但是从中我们看见了上海的城市化程度很高和体现出来的城市精神。”他进一步从摄影艺术的专业角度表达了他的观感,他认为,“四位摄影家作品很不同,其中,有艺术家的风格、工艺、创作方法,我个人是完全能够理解。”同时,他也强调,“因为文化不同,社会发展的阶段不同,我们明斯克人对作品的感受也很不同,我希望在作品的边上给予更多的文字描述,使得我们能更好地理解。”

    2025年9月3日,白俄罗斯摄影家协会主席鲁达·弗拉基斯拉夫在发言。澎湃新闻记者 许海峰 图

    在白俄罗斯科学院研读博士的岳明小姐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上述观点,她表示“可以将艺术的想法写下来给白俄罗斯人看”。以她在明斯克生活的经验,她认为,“白俄罗斯人民对艺术的欣赏和品鉴能力挺强的,尤其在音乐上。”据她的观察和分析,白俄罗斯观众对于许海峰带来的《四季》作品中的“玻璃画中的国画山水”和叶子乐的 《爱的相遇》中的昆曲演员张军身着戏服的形象,以及上海人的生活形态的肖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少观众在作品前留影;沈忠海的作品《上海色调》中,都市在他的手中被重构和解构,再辅之移膜法等古典工艺的表现方式,霓虹幻象,以及陈川端的作品《埃弗雷特笔记》营造出来的别样的视觉氛围,使得很多观众举起相机和手机直接翻拍下来。在现场,她也与几位艺术家进行了交流,在获得作品背后更多的资讯后,她强调,“理解作品是第一步,双方需要更多交流”。

    《四季》系列 90*70cm 艺术微喷 2025。许海峰 作品

    《四季》系列 90*70cm 艺术微喷 2025。许海峰 作品

    冬季 《爱的相遇》融合罗密欧、张若虚、吉赛尔等角色,在雪景中交织东西方“爱之殇”,凸显生命的相遇与离愁。叶子乐 作品

    《河滨肖像》系列 90*67cm 艺术微喷 2021。叶子乐 作品

    《上海色调》——色谱里的城市史诗 900/600(单幅) 艺术微喷 2019。沈忠海 作品

    《上海光圈》——光的拓扑学1800/1350mm 艺术微喷 2019。沈忠海 作品

    夜晚中的第三类接触。选自《埃弗雷特笔记》系列数字静态影像 2024。陈川端 作品

    昂星团。选自《埃弗雷特笔记》系列数字静态影像 2024。陈川端 作品

    白俄罗斯摄影协会顾问帕维尔·奥西波夫先生(Pavel·Osipov)就本次展览发表了恳切又独特的见解。他指出,对白俄罗斯而言,本次“文化对话”不仅是一个艺术活动,更是文化外交的重要一步。而对于中国,则是一次以崭新视角呈现当代摄影的契机。奥西波夫认为,展览实质是向观众发出对话的邀请——借助影像的语言,促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彼此发现和理解。

    奥西波特别提到策展人孙永康所构建的展览框架:“四位摄影师、四代人、四种艺术语言,共同织就了丰富的叙事结构。展览不仅呈现多元的审美方案,更聚焦于摄影作为媒介本身的深度探索。”在他看来,展览内容涵盖文献记录、艺术研究、视觉诗歌与哲学思考等多种维度,其多样性既反映出当代中国摄影语言的宽广面貌,也揭示出中国摄影家所应对的复杂议题。

    “在白俄罗斯,中国摄影仍较为少见。这个项目因此成为拓宽本地观众视野的重要契机,使他们得以了解中国艺术家如何通过影像重新思考记忆、身份认同与城市变迁。”奥西波夫补充道。

    澎湃新闻了解到,奥西波夫先生对中国摄影有着深入的观察与实践。他曾在河南等地教授摄影艺术,兼具东欧与东亚双重视角。早年从事新闻工作的经历,令他对社会变革保持高度敏感。在华期间,他完成了以“中国黄河”为主题的摄影系列,融合报道摄影的纪实风格与冷峻的诗意表达。

    奥西波夫最后强调:“如今的摄影已不再仅是图像,而是一种活的思维与沟通方式,能够在不同文化之间架起桥梁。本次‘文化对话’,无疑将成为白俄罗斯艺术界一起值得关注的重要事件。”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4日结束。

    澎湃新闻综合报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