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胸闷是累的?别再忽视!这种越歇越难受的症状最危险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5 10:40:00    
  • 杭州的梅雨季总是带着黏腻的气息,61 岁的严大叔站在楼梯间,左手紧紧按着胸口。爬三楼的功夫,他已经气喘如牛,那种被巨石压迫的胸闷感又一次袭来,就像有双无形的手在挤压着心脏。家人看在眼里,急在心头,谁也没想到,这场看似普通的 "老年体弱",竟藏着致命的危机。

    一、生命通道的双重封锁:当心脏陷入 "双重困境"

    在当地医院的导管室里,严大叔看着造影屏幕上的血管影像,突然想起老家堵塞的灌溉渠 —— 前降支血管中段完全被钙化斑块堵死,像一段锈死的水管,而右冠血管近中段狭窄超过 90%,仅剩一丝缝隙勉强供血。心电图上跳动的 ST 段,如同干旱预警的红色信号灯,警示着心肌细胞正在经历 "水荒"。

    "这两根血管是心脏的 ' 主干道 ',前降支供应左心室大部分心肌,右冠则为右心和左心室下壁供血。" 浙大二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段群军主任医师指着三维重建模型解释,"前降支 CTO 病变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车祸,而右冠狭窄则是必经之路上的塌方,双重阻塞让心脏随时可能 ' 断粮 '。"

    更严峻的是钙化病变的特殊性:前降支血管壁钙化程度达到 IV 级,硬度堪比磐石,传统介入导丝根本无法通过;右冠的钙化斑块则像附着在血管壁的牡蛎壳,随时可能脱落引发栓塞。这种复杂病情,单靠内科介入或外科搭桥都难以两全其美。

    二、手术台上的 "交叉火力":内外科联手破局

    在博奥院区的多学科会诊室,段群军团队与心内科刘炳辰团队围坐在手术模拟系统前。屏幕上,严大叔的心脏血管如同交错的河流,红色区域标注着阻塞部位。"如果先做搭桥,术中血压波动可能诱发右冠急性闭塞;如果先做介入,前降支开通失败会导致心肌缺血加重。" 麻醉科主任的担忧,让会议室的气氛骤然紧张。

    最终敲定的 "杂交手术" 方案,如同精密的军事部署:先由段群军团队实施微创搭桥,在跳动的心脏上完成乳内动脉与前降支的吻合,建立新的供血通道;紧接着刘炳辰团队通过股动脉穿刺,用振波球囊震碎右冠钙化斑块,精准植入支架。这种 "先搭桥后介入" 的顺序,如同先架好备用桥梁,再维修主路,确保心脏供血不间断。

    三、5cm 切口的 "血管嫁接":外科医生的微观战场

    手术当日,严大叔被推进杂交手术室。段群军主任医师在左胸做了一个 5cm 的切口,长度仅相当于成年男子两根手指的宽度。胸腔镜镜头探入体内,屏幕上显现出跳动的心脏,如同红色的果冻般起伏。"保持心率 60 次 / 分,稳定住心脏位置。" 段群军手持精细的吻合器械,在直径不足 3mm 的乳内动脉和前降支之间穿梭,每一针都像在薄冰上跳舞。

    "CTO 病变的搭桥需要在阻塞远端寻找通畅血管,就像在塌方路段下游重新开凿水渠。" 他一边操作一边解释,放大镜下,钙化斑块呈现出珍珠母般的光泽,而吻合口的缝线细如发丝,需要在心脏跳动的间隙精准对位。当最后一针缝合完毕,监护仪上的 ST 段开始逐渐回落,仿佛干旱的土地终于迎来甘霖。

    四、血管内的 "精准爆破":内科医生的隐形战场

    外科团队完成搭桥后,刘炳辰主任医师接过 "接力棒"。在大腿根部穿刺点,导丝如同灵活的蛇类,沿着血管蜿蜒上行,直达右冠病变部位。"钙化斑块硬度高,普通球囊难以扩张,必须用振波球囊进行冲击波碎裂。" 随着控制台的按钮按下,导管内发出细微的震动,如同微型爆破专家在血管内作业,将钙化斑块震成细小颗粒。

    支架释放的瞬间,造影剂顺利通过右冠血管,原本狭窄的管腔恢复成流畅的弧线。"就像疏通了堵塞的下水道,水流终于畅通无阻。" 刘炳辰盯着屏幕,调整支架位置确保贴壁良好。此时,杂交手术室的双屏显示着搭桥血管的血流信号和介入后的血管影像,如同两张完美的拼图,共同构建起心脏的供血网络。

    五、术后重生:从 "半颗心" 到 "满血复活"

    术后第二天,严大叔在护士的搀扶下缓缓起身,双脚触地的瞬间,他露出惊喜的表情 —— 困扰半年的胸闷感竟消失得无影无踪。监护仪显示,他的心肌酶指标已恢复正常,心电图的 ST 段回归基线,如同暴雨过后的平静湖面。

    第七天出院时,严大叔特意穿上崭新的衬衫,对着病房的镜子整理领口。妻子看着病历上的 "康复出院" 字样,想起术前医生说的 "杂交手术就像给心脏上双保险",不禁红了眼眶。在医院走廊,他们偶遇段群军和刘炳辰两位主任,严大叔紧紧握住他们的手,掌心的温度传递着劫后余生的感激。

    如今,严大叔每天清晨都会在小区里散步,看着胸前 5cm 的手术疤痕,如同看着一枚特殊的勋章。在他手机里,存着术后复查的血管造影照片,那两条重新焕发生机的血管,像极了家乡春天解冻的河流,正源源不断地输送着生命的养分。而在浙大二院的杂交手术室里,这样的生命奇迹,仍在不断上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