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的潮水拍打着粤港澳三地的堤岸,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的圣火即将点燃。当全运会的旗帜在维多利亚港的晨风中舒展,在港珠澳大桥的钢索间飘扬,在广州塔的璀璨灯光下闪耀,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竞技的舞台,更是一条流淌着五千年文明的精神长河。这条长河中,每一朵浪花都折射着中华体育精神的璀璨光芒,每一粒水珠都凝结着普通人的生命故事。

体育精神是刻在华夏文明基因里的密码。商周青铜器上的狩猎纹饰,敦煌壁画中的飞天舞姿,宋代《清明上河图》里蹴鞠少年的矫健身影,都在诉说着中国人对运动的永恒追求。这种追求在全运会的赛场上化作具体而微的瞬间:当苏炳添在百米赛道上突破十秒大关时,他脚下扬起的不仅是红色跑道的橡胶颗粒,更是炎黄子孙千年未改的逐日豪情;当全红婵在十米跳台上演绎“水花消失术”时,她跃起的不仅是轻盈的身姿,更是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哲学境界。这些瞬间如同散落的星辰,在全运会的夜空中连成璀璨的银河。
全运会从来不是少数人的独角戏,而是全民参与的交响乐。在往届赛事的记忆里,有白发苍苍的马拉松爱好者与专业选手并肩奔跑,有偏远山区的孩子通过“全运进校园”活动第一次触摸到专业器材,有社区广场上大妈们跟着全运主题曲跳起健身操。这些平凡的身影构成了全运会最动人的底色。就像珠江水系中的万千支流,最终汇成浩荡江河,每个普通人的体育故事都在为体育精神的传承注入新的活水。
站在新时代的潮头回望,全运会早已超越竞技本身,成为文明传承的载体。当粤港澳三地的运动员共同举起奖杯,当大湾区青年通过全运会增进文化认同,当智能科技为传统赛事注入新活力,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体育的进步,更是文明形态的演进。就像港珠澳大桥将三地紧密相连,全运会也在搭建一座连接传统与现代、个体与集体、地域与民族的精神之桥。这座桥上,既有专业运动员挑战极限的飒爽英姿,也有普通市民享受运动的灿烂笑容。
珠江入海口处,咸淡水交汇形成独特的生态奇观。全运会的精神长河何尝不是如此?它既有专业竞技的惊涛拍岸,也有全民健身的细水长流;既承载着“更快、更高、更强”的现代体育理念,也流淌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东方智慧。当圣火在粤港澳三地传递,我们传递的不仅是火种,更是一个民族对体育精神的永恒追寻。这追寻如同珠江之水,虽历经千回百转,终将奔向更加辽阔的海洋。
文|牛耀员 中铁三局集团广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职工 记者 柴智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