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教育厅印发《海南省中小学薄弱学校提升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提出推进10项重点任务,力争用三年时间,整体提升中小学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形成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显著提升教育服务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能力。
根据《方案》,10项重点任务具体包括:党建领航强基行动、强师兴教赋能行动、办学治校规范行动、五育融合课改行动、教研支撑提质行动、集团办学扩优行动、办学条件达标行动、数字教育攻坚行动、质量监测护航行动以及现场经验交流行动。
《方案》提出,我省将大力推动优质学校与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实施集团化管理,实现全省薄弱学校100%纳入集团化办学。2025年计划投入资金约3.7亿元用于中小学智慧教育基础环境建设,确保不少于75%的资金分配向农村地区倾斜、计划改善707所乡镇学校的数字教育基础环境。从今年开始,列入薄弱校补短提升、培优创建行动的学校,每三年为一轮,实行动态管理。
此外,我省还将加强薄弱学校专兼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确保小学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比例达到70%以上,初高中配齐专职思政课教师。优先安排、调配优秀教师、师范毕业生到薄弱学校任教,重点配强小学一、二年级和初、高中一年级的师资力量。实施基层学校教师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机制,对长期在基层薄弱学校从教的教师在职称评聘上给予倾斜。
在课改教研方面,深度挖掘海南独特的自然生态、历史积淀、民族文化及人文精神,积极开发具有地域辨识度的校本课程,形成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充分运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指导薄弱学校立足校情构建“启智激趣、协同共进”的课堂教学模式。省教培院会同海南师范大学、琼台师范学院成立民族地区研训工作组,每个民族地区安排1—2名教研员或高校教师开展驻点帮扶。
为确保《方案》落地见效,省教育厅将加强工作统筹协调,强化专业指导督导,对典型案例和最佳实践开展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的宣传,让社会、家长更全面地了解“家门口的好学校”,凝聚教育共识。
来源:海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