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激情全运会 活力大湾区 | 城市经济“活”起来 赛事经济“燃”起来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8 07:26:00    
  • “全运号”主题列车行驶在珠江边。

    4月23日,粤港澳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迎来开幕倒计时200天;“五一”假期接踵而至;5月10日—11日,世界田联接力赛在天河体育中心上演;5月31日,是传统的端午佳节,6月1日将迎来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十五运会测试赛、群体组比赛陆续开打,十五运会热潮来袭,广州赛区筹备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

    4月26日—6月2日推出2025广州国际体育嘉年华,相关活动多达288项,包括2项国际性体育赛事、11项节庆类体育活动、160余项群众性体育赛事、60项商圈体育促消费活动以及55项文化、美食、论坛类活动,整合全市资源,积极对接“体育+”领域实现创新突破的优质企业和相关单位,基于十五运会带动的“全运经济”正在成为赋能广州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记者就此专访了多位学界、产业界专家学者、经营大咖,与大家一起纵论这场城市宣传与全运宣传双向奔赴的新场景、新气象。

    全运会促进产业融合创新发展

    钟智锦

    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钟智锦教授表示,广州今年办赛超500场,彰显发展体育决心。广州体育底蕴深厚,体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2024年体育消费总规模超630亿元,成功入选国家促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城市,今年将举办世界田联接力赛、国际龙舟邀请赛等19项国际赛事。

    第一,这段时间连续的赛事可以形成一个接一个的体育热潮,促进了市民群体对体育的持续关注,这种关注和热度能够为全运会的开幕和举行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做好舆论铺垫。第二,高潮迭起的体育盛会也能打造好广州的体育文化和体育形象。第三,举办这些赛事,能够为全运会赛事的运行提前演练,确保体育赛事进行中的各个环节运行通畅,有助于提升整个赛事的工作效率和管理能力。

    全运经济是赛事经济的一种重要形态,以嘉年华这样一种轻松快乐的形态来推进体育经济、赛事经济的发展,能够带动餐饮业、旅游业、会展业、基础设施建设、运动装备器材、运动医学等多个行业,给这些行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促进产业融合创新,为企业积累品牌价值创造条件。

    此外,全运经济还能够通过场馆更新、轨道交通更新、城市更新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为城市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能。

    在数字化的社会,虚拟和现实之间的交互是非常常见的情景,相信“全运经济”一定带来多元的、创新的线上经济表现,因为体育消费既可以是具身的参与,又可以是远程的观看,这应该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协同发展、相辅相成的一种范式。

    抓住体育消费本质促发展

    谭建湘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教授、国家体育总局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中国体育场馆协会运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谭建湘表示,十五运会开幕倒计时200天是一个重要节点,整个粤港澳地区开始进入“全运时间”,各项测试赛、群体组比赛相继开打,将引领全国、全球聚焦全运会,渐入佳境,迎来高潮。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两场开幕式将在广州举办,广州有丰富的经验和文化传承,六运会、九运会、亚运会的成功举办给广州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不仅仅是市容市貌,还有城市规划、市民的精神面貌、营商环境等全方位的升级,“全运经济”给广州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的推动力,塑造了城市品位、形象、多种业态和百姓的消费习惯,相信十五运会将会带来更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越来越多,出现了“一场难求”的景象,这些都是非常好的体育消费增长趋势。“全运经济”概念的提出,已经说明体育产业正在爆发式增长,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们要弄清楚体育消费的特点、产品、场景、营商环境是什么,抓住体育消费的本质,办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比赛,提供优质服务和产品,我相信,只要广州做出特色,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全国的赛事公司、全球顶级赛事都会纷至沓来,让体育赛事成为这座城市亮丽的风景。

    “全运经济”真实体验感拉满

    徐风云

    亚奥理事会官方资料馆馆长、亚洲泳联财务与市场开发委员会委员徐风云表示,在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的筹备与体育事业发展方面,广州赛区规划设计极具前瞻性。2025年,世界田联接力赛、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和十五运会等都是“重头戏”。天河体育中心、南沙国际网球中心等优质场馆,搭配南越王博物院、广州粤剧院等文化资源,文体融合吸引力十足。政府积极推动体育赛事“三进”,进街区、进景区、进商圈,启动“城市合伙人”计划,联合154家企业做大体育旅游产业,可谓亮点纷呈。

    第一,十五运会前的赛事和活动规划意义重大。这既能提前营造氛围,提升市民对全运会的期待;也能通过测试赛检验赛事组织、场馆运行,及时优化调整;还能为媒体提供报道素材,增加全运会曝光量级,推广品牌形象。

    第二,全运经济潜力巨大。“体育+”模式融合旅游、购物、美食,推出定制产品和消费季,刺激消费增长。不仅带动体育产业,还能拉动文化、旅游、餐饮等业态协同发展。办全运会推动城市基建升级、服务提升,吸引各类型人才,增强市民归属感、幸福感和城市凝聚力。相比虚拟经济,全运经济的优势在于提供真实体验,现场观赛、商圈消费、文化互动,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

    第三,全运会也是企业展示的绝佳平台。对优质企业而言,大型赛事是提升品牌和市场认知的重要舞台。

    第四,要办好全运会,广州可从四方面发力:一是拓展活动范围,联动粤港澳大湾区;二是打造精品赛事,深化文体商旅融合发展;三是借助网络名人创新宣传,提升市民参与度;四是利用端午节龙舟赛,挖掘特色策划话题,为全运会预热造势。

    赛事经济赋能广州“新实践”

    王钊

    广州体育学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钊教授表示,体育不仅仅能为国争光,还能为国增利。当前,体育赛事不仅局限于赛场竞技,大批的赛事活动走进商圈、走进景区、走进街区,通过多场景布局、多业态融合、沉浸式消费等方式,让城市经济“活”起来,赛事经济“燃”起来,商圈经济“热”起来,发展赛事经济已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广州探索赛事经济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创新:一是从“单点突破”到“生态构建”,推动赛事经济从以场馆集群为重心,向构建“体育+商业+文旅”多元生态格局转变;

    二是从“体育搭台”到“城市搭台”,通过体育、文化、商务、宣传等多部门协同联动,由体育行政部门办赛向城市相关部门协同社会办赛转变,形成了有组织、有计划、有落实的赛城联动新机制;

    三是‌从“强调赛事传播”向“注重经济实效”转变,通过谋划60余项商圈体育促消费活动以及55项文化、美食、论坛类活动,凸显“赛事+经济”“全运+全城”赋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主基调。

    当前,国内一线城市都在通过积极争取顶级赛事资源、逐步优化办赛营商环境等举措积极探索赛事经济,体育赛事的经济价值已从“短期流量爆发”向“长期生态培育”转变。

    广州国际体育嘉年华系列活动是一次有益探索,通过打造“一场启动仪式、一场发布会、一月体验空间、一批文旅精品”多元格局等举措,形成“高频次、小场景、深融合”的创新模式,这或将成为国内一线城市探索赛事经济的新样本。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孙嘉晖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骆昌威 通讯员:王贞言(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