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开窗,凉风裹挟着清爽扑面而来,几场及时雨涤荡了夏日的燥热。这几天,在全国不少城市陷入高温“包围圈”,酷热难耐成为生活主调之时,呼和浩特今夏却迎来难得的凉爽天气,早晚外出甚至需要穿一件薄外套,平均20℃的气温,与其他城市形成鲜明对比,成为众多游客心之所向的避暑胜地。
“这几天好多地方都热得不行,我们特意来到呼和浩特避暑,这里的天气太舒服了,真的是来对了。”来自重庆的游客李先生感慨道。然而,这份宜人气候并未让城市“降温”,反而成为点燃呼和浩特文旅盛宴的最佳助燃剂,整座城市喷薄而出的文旅热情与凉爽气候奇妙交融。
呼和浩特的文旅产业在凉爽气候的加持下蓬勃发展,特色街区成为亮眼的存在。牛街美食街今年3月启动改造工程,致力于打造全新消费体验场景。改造后的牛街令人眼前一亮,新增的网红墙成为游客热门打卡地,主题花墙争奇斗艳,“流光夜巷”如梦如幻。同时,这里拓宽了人行道,增设了休憩空间,提升了游客舒适度。6月29日的开街仪式热闹非凡,吸引大量市民及游客,当日人流量突破数万人次,营业额较以往大幅增长,如今已成为呼和浩特“夜经济”的创新样本。
转角巷同样别具一格,作为首府首条HI-BOX集装箱特色潮玩步行街,它创新性融合“潮玩、美食、娱乐、社交”模式。一个个集装箱被巧妙改造成特色店铺,售卖各类潮流商品、特色美食,街头巷尾还不时举办小型音乐会、创意集市等活动,为游客打造沉浸式消费新场景,满足市民和游客多元化消费需求,有力推动城市消费升级。前来游玩的大学生王化荣兴奋地说:“转角巷的氛围太棒了,这里有很多新奇有趣的东西,和朋友一起逛得特别开心,感觉呼和浩特特别有活力。”
呼和浩特以贯穿全年的高品质文旅活动,持续擦亮城市名片,各类节庆活动接力举办,让文旅活力不断迸发。
今年4月,“花漾青城”赏花季以公交专线、骑行赏花、沉浸花海等活动拉开春之序曲。“五一”假期聚焦“青城 青春”,推出音乐、露营、体育等150余项特色活动。“5·18国际博物馆日”与“5·19中国旅游日”紧随其后,前者以“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为主题,联动全市博物馆奉上文化盛宴,活动期间各博物馆接待观众数量同比增长显著;后者在壮美的老牛湾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学”精心策划200余项活动,涵盖民俗表演、户外运动、美食体验等多个领域,推动老牛湾景区的游客接待量达到新高峰。6月29日,第十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艺术节开幕,文艺汇演与赛事接连上演,来自全区的乌兰牧骑队伍齐聚一堂,为观众带来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演出。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广电局艺术科负责人曹铁功介绍:“乌兰牧骑艺术节不仅是艺术的盛会,也是文化交流的平台,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希望向更多人展示内蒙古,吸引更多游客来到呼和浩特。”
7月3日,2025年中国原生民歌节在呼和浩特敕勒川草原开幕,有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65支传统音乐表演队,带来的42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3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活动期间,特色文化大集同步开展,游客们不仅能沉浸式感受草原文化的独特魅力,还能近距离欣赏非遗项目。据了解,2025年中国原生民歌节活动期间,呼和浩特市累计接待国内游客201.25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总花费20.55亿元。作为全国性重要节庆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的中国原生民歌节,为呼和浩特的文旅融合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与此同时,新华广场青岛啤酒音乐节与2025年赛罕区啤酒音乐节南北呼应,吸引全城啤酒爱好者欢聚畅饮;2025哈素海搏克超级联赛上,力量与技巧在竞技中激情碰撞;乌兰牧骑的舞台下,观众们随着熟悉的旋律摇摆……传统魅力在岁月沉淀中愈发醇厚动人。
呼和浩特夏天的精彩从不间断,舞台和主角不断变换,将文旅的热浪一波波推向高潮。在万象城,打卡内蒙古首店的市民和游客络绎不绝,热闹非凡;附中东巷的青春集市里,人们尽情享受美食;深夜的金宝街、宽巷子,各种美食抚慰着人们的心灵;新华广场跨年夜,万人欢呼伴随着璀璨焰火,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敕勒川草原的星空帐篷下,人们可以静静凝望流星划过夜空;老牛湾的悬崖民宿里,能定格长城与黄河交汇的壮丽景象……
从哈达门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奇观,到爱乐乐团演奏营造出的满城艺术气息;从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牛奶银河”展现的现代工业景观,到青城十六景中“白塔耸光”带来的古今对话,呼和浩特以丰富多样的文旅场景,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清凉的气候是大自然的馈赠,而呼和浩特正通过一场场文旅盛宴,将这份“天时”转化为文旅发展的持久动力。在这里,凉爽的天气与火热的文旅热情奇妙融合,让更多人感受到了这座草原都市在文旅融合发展中散发出的独特魅力。
丨来源:青橙融媒(记者 杨彩霞)
丨编辑:张婧玉
丨校读:于惠敏
丨审核:王伊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