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的每一天里,我和同事们都能深切地感受到智能技术带来的帮助,我们成了智慧教育的设计师。”5月15日下午,在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智能时代教师角色转变与能力提升”平行会议上,宁夏银川市第十五中学物理教师高银莉在分享个人教学案例时说。
人工智能浪潮下,教师应如何重新定义自身角色,又该如何提升智能时代教师的专业能力?在这场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指导、华中师范大学承办的平行会议上,中外嘉宾从不同视角出发,展开了热烈讨论。
应变——数字教育对教师素养提出新要求
“一直以来,中国始终将教师队伍建设视为数字教育发展的基石,计划通过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为系统推进智能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构建清晰发展路径,致力于培育兼具数字素养与教育智慧的教师。”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俞伟跃在致辞中指出。
数字技术的发展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华中师范大学校长彭双阶认为,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不会改变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本质,这就要求教师既能驾驭智能工具、优化教学,又能坚守育人初心,在技术浪潮中保持教育温度。
“教师在智能时代教育变革中需要具备成为‘可持续发展引擎’的能力,这是全人类的共同命题。”塞拉利昂技术与高等教育部副部长萨尔乔·阿齐兹·卡马拉呼吁各国深化全球教育合作,以技术赋能全球教师成长。
转型——智能时代教师需适应新角色
“要真正面向未来培养学生,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体系须重构,将重点放在高阶思维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以及批判性数字素养的培养上。”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院知识技术与教育首席教授詹姆斯·斯洛塔的观点得到了许多与会专家的认同。
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转变自身的角色定位。“原来的教学模式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但现在需要教师引导、带领学生走进人工智能的新天地,让学生自主式学习。”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熊璋表示。
在圆桌论坛上,武汉市教育局副局长朱俊形象地提出,智能时代的教师应成为“学生精神世界的‘点灯人’、知识世界的‘摆渡人’、实践世界的‘引路人’”。
在协助教师适应角色转变的过程中,教育管理者的作用同样不容忽视。“高校领导者不仅要系统提升教职员工的AI素养和技能,更要推动教师转型为技术塑造者与变革引领者。”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副校长奈吉尔·哈克尼斯说。
跃升——数智技术为教师发展提供新思路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如何合理运用人工智能工具,为教师专业成长赋能?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夏立新分享了学校在数智赋能师范教育改革方面的探索成果。学校依托数智技术,从基础条件、教、学、评、管五方面对师范教育改革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我们要打造更加智能、开放和可持续的教育,并以高水平未来教师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夏立新表示。
湖北省教育厅教师管理处处长赵耿提出,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通过数智赋能,推动从‘个人孤立的经验积累’转向‘教师群体的智慧协同’,构建动态进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生态系统”。
会议尾声,《智能时代全球教师发展倡议》的发起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在校师范生、基础教育一线教师及高校专家共同宣读倡议:“我们呼吁以人工智能与教师发展的深度融合为基石,全方位推动全球教师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共同打造数字教育未来新空间、新图景。”
《中国教育报》2025年05月18日 第02版
作者:本报记者 梁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