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省政府批准贵州科学城由0.12平方公里扩容至20.64平方公里。这片“升级版”的科技创新高地,如何打造“科学家的家 创业者的城”?4月14日至15日,来自全国的20多家媒体,参与贵州科学城智慧生态全媒体体验行活动,通过实地探访寻找答案。
赋能成果转化 构建产业生态
在贵州国致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正向媒体团展示企业自主研发生产的隧道打孔机器人。作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国致科技2019年成立后,扎根贵州科学城不断发展壮大。

贵州国致科技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行政经理吴博表示,企业的成长离不开园区的帮助,“2022年,请专家指导我们申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以及‘贵州省专精特新企业’的认定。同时在研发方面帮助对接上下游资源,提供科技成果路演、产业链对接会等活动。”
目前,国致科技已拥有数十项国家专利,研发的各类智能产品,被广泛运用在工程建造、制造业产线、工业物联网等领域,在业内树立了良好口碑。

贵州东汇精密是贵阳高新区引入的航空发动机产业生态圈重要配套成员之一,主要从事精密零部件产品的研制及生产,属于航空航天产业链重要企业。
去年,东汇精密智能装备产业园在贵州科学城启动建设,建设前期的过程让项目负责人叶锡群印象深刻,“从项目投资、拿地、办证到开工建设,整个流程非常顺畅、高效,可以说是‘零耽误’!”

东汇精密智能装备产业园项目(一期)负责人 叶锡群
东汇精密智能装备产业园项目共分两期,一期项目拟投建两条生产线,购置高端制造设备48台(套)。项目建成后三年内,预计总产能达3亿元,创造税收利益900万元,进一步为“生态圈”发展强链补链。
办事就在“家门口” 诉求解决更高效
“以前到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办事,跑一趟来回得花两个小时。现在到这边三五百米就到了,二三十分钟就能把事办完。”贵州汇通华城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郭林到贵州科学城“企业之家”办理社保业务,还咨询了办理分支机构的流程。“工作人员非常友好,还有机构办理所需资料、法人签字、办公场所等注意事项,都做了详细的提示。”
目前,贵州科学城“企业之家”共为入驻企业办理各类审批以及服务超2300件,解决用电、用能等各类诉求256件,同时依托这一平台,构建起“一站式”企业服务体系,为项目提供从研发到落地的全周期保障。

贵阳高新区行政审批局副局长 曾梅
“我们组建了‘1+N’专业服务队伍。由‘企业之家’作为牵头,进行所有企业诉求的收集整理登记,再把事项分解到N个相关部门,明确一名首席代表作为服务专员提供一对一服务。”贵阳高新区行政审批局副局长曾梅介绍,下一步还将开通“企业之家”线上会客厅,同时在线下设置楼宇二维码,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诉求申报和解决渠道。
丰富教育配套 子女入学无忧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甲秀小学集团校高新一小的音乐教室里,40多位学生正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唱儿歌。

甲秀集团校高新一小于2022年9月投入使用,办学规模为36个班,现有17个教学班,49名老师,773名学生。校长李国香介绍,学校教师队伍由甲秀小学选派优秀教师团队、以及面向社会公招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两部分组成,“我们还开设各类兴趣社团45个,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参加。”
贵阳高新区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在贵州科学城开办甲秀小学高新一小、白云区第十九中学(华麟中学)、白云区第十二小学,贵阳海嘉等学校,已签约的贵阳一中贵州科学城中学也计划在明年9月开学,总共可提供学位3100多个。

目前,贵州科学城已聚集国家级研发平台27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5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上市企业5家,高层次人才2350名,企业市场主体2861家。
以贵州科学城为科技创新核心载体,去年,在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排名中,贵阳国家高新区从2012年的第62位上升至第36位。
记者: 王昱雯 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