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百科知识 >

荇菜图片大全(荇菜,乡土野菜红丝根)

  •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2-02 04:16:26    
  • 红丝根

    一个名声不大的野菜

    如果没有央视的宣传报道,这个味道极其鲜美的野菜,或许泾溪水畔的六郎人仍会继续“偷偷”地享用吧。

    红丝根是安徽省芜湖市六郎镇“素水八仙”之一,是冬、春季节六郎人朴实又鲜美的野菜。

    叫两三好友,温一壶热酒,嚼脆韧清香,快哉!

    红丝根的名声不大

    它滋养的植物却是大名鼎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诗经·关雎》

    这“红丝根”便是我国第一篇诗歌总集第一首诗歌中出现的第一个植物,荇菜的根系。

    不晓得3000年前吟唱《关雎》的“君子”,是否也吃了那滋养《诗经》“第一草”的红丝根呢?

    我想,若彼时“君子”站在泾溪水畔,那大抵是吃过吧。

    就是不知,那年冬春,窈窕淑女有没有为他搓洗红丝根、为他温一壶热酒。

    在此之前我没有吃过红丝根,但之后我势必要尝一尝,反正中国到处都有荇菜。

    当然,不仅为那一口清香脆韧,更为咀嚼那传承3000年农业文化的味道。

    没吃过红丝根,但不妨碍咱聊荇菜,这《诗经》“第一草”的“整体味道”其实更浓!

    荇菜的“味道”,我浅薄的写,大家深入的嚼。

    植物·荇菜

    荇菜,龙胆科荇菜属多年生草本水生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的池塘、湖泊、河流中,在不同地区有水荷叶、驴蹄菜等诸多别称。

    荇菜叶片形状与初生荷叶、睡莲和莼菜相似,漂浮于水面。

    其花因品种不同颜色上有黄、白之分,细节上部分品种带绒毛,花量大、花期长,甚是美观。

    圆柱形的茎细长柔软多分枝、茎节,茎节处生根,根系漂浮在水里或生长在泥土中。

    根的表皮呈现红色或红褐色,正因如此才有了“红丝根”这个野菜的名字。

    “荇菜是水环境的标识植物,荇菜所居,清水缭绕,污秽之地,荇菜无痕。如果当前你家乡的池塘或湖泊中还生长着野生荇菜,那就说明水质条件相当良好。记得小时候我家乡的湖面上,就满是荇菜。唉,现在受到污染,已经看不到了。”

    如果你看过网络上有关荇菜的文章或视频,对上面这段话是否似曾相识。

    或许看过之后,有荇菜的地区为洁净水源欢呼雀跃,没荇菜的地方为水源污染气愤哀叹。

    但事实上,研究发现荇菜没有那么娇贵,有荇菜生长的水源也不一定没有受到污染;

    反之荇菜是一种对环境适应能力非常强的水生植物,只要不是重度污染的水源,一般情况下均可以存活

    当然水质环境越好它生长得越好这是不争的事实

    文化·荇菜

    《诗经》中共提到157种植物,其中粮谷24种、蔬菜38种、花果15种、草37种、树木43种(《毛诗类释》统计)

    麦、稻、葑、韭、桃、李、萱、蒲、桑、榆,诸多“大咖”都在,怎么就把荇菜放在第一篇,让荇菜成了“第一草”呢?

    荇菜好吃?

    应该不是,毕竟古代赞颂其味道的文字不多,作为食物,它出现在了《救荒本草》,古人采食荇菜多为果腹充饥罢了。(还有一部记录山居琐事的《岩栖幽事》也记载了荇菜,这其中倒是夸了它好吃,不过吃的不是根而是茎、叶)

    荇菜漂亮?

    应该也不是,在水里,荷不比它差;在陆地上,比它好看的,太多了。

    荇菜之所以能成为《诗经》“第一草”可能有三个原因

    当然这些原因都是我们作为后人的猜测,不过农业文化的乐趣不就在于此嘛。

    经济·荇菜

    现如今,美味的蔬菜诸多,我们不再把荇菜作为果腹充饥的食物,但并不是说它没有了经济价值。

    只是其价值顺应时代,换了一种方式传承。

    它曾作饲料,依农家乡伴湖而居,小时候荇菜在我们这儿和其它好多水草一样,是优良的畜禽饲料,猪、鸭。鹅都挺爱吃。

    当前农科人员对荇菜也相当重视

    一方面将其作为观赏植物培养,育出不少漂亮的品种,很多景区都可以看到荇菜的身影。爱好水生植物的朋友还会将其养在盆中,其实想想挺惬意,看着盆中景,好似一梦回到3000年前。

    另一方面,部分地区还会利用荇菜的植物学特性,抑制其它有害水生植物。

    再一方面,荇菜还是良好的蜜源植物,不过荇菜蜜很少见,有待开发。

    相信荇菜还有更多的经济、文化价值值得开发,静待。

    最后想说,我一定会去尝一尝红丝根的味道,希望你也去,5月我会去赏那荇菜花,希望你也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