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魂归异乡沈清婉最后记得的,是掖庭绣坊暖阁里那盏摇曳的烛火,
和指尖那枚即将绣完的“百鸟朝凤”手帕。她是大胤朝最年轻的宫廷绣女,
一手苏绣出神入化,因手艺出众被调至尚功局,专司为后宫妃嫔绣制衣物佩饰,
却因无意中撞见了后宫秘辛,被一杯“牵机引”断送了性命。喉间的灼痛尚未散尽,
意识却猛地坠入无边黑暗,再睁眼时,刺目的阳光和耳边嘈杂的声响让她瞬间眩晕。“青绾!
沈青绾!你倒是醒醒啊!”一个粗粝的女声在耳边哭喊,“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
娘可怎么活!”沈清婉艰难地转动眼珠,映入眼帘的是土黄色的屋顶,糊着报纸的墙壁,
还有一张布满泪痕的陌生妇人脸。这不是她熟悉的雕梁画栋,更没有熏香袅袅,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煤烟味和……霉味?“水……”她嗓子干得像要冒烟,
发出的声音嘶哑难听,完全不是自己惯常的柔婉语调。“哎!水来了!
”妇人连忙端过一个豁了口的粗瓷碗,小心翼翼地喂她喝了两口。温热的水流过喉咙,
沈清婉混沌的脑子稍稍清醒。她环顾四周,这是一间狭小的土坯房,
陈设简陋得可怜:一张破旧的木桌,两条长凳,墙角堆着几个麻袋,
还有一张铺着粗布褥子的土炕——她正躺在这炕上。身上盖的被子带着一股陈旧的皂角味,
布料粗糙得磨皮肤。“我……这是在哪儿?”她轻声问,声音里带着自己都未察觉的颤抖。
妇人愣了一下,随即抹着眼泪道:“青绾,你傻了?这里是咱们家啊!
你前儿个去河边洗衣服,失足掉水里了,高烧了两天两夜,可把娘吓坏了!”沈青绾?落水?
高烧?陌生的名字和记忆碎片涌入脑海,沈清婉头痛欲裂。
无数不属于她的画面在眼前闪过:一个同样叫“沈青绾”的十六岁女孩,
生活在一个叫“红旗公社”的地方,父亲早逝,母亲拉扯她和弟弟过日子,家里穷得叮当响,
女孩性格怯懦,是个出了名的闷葫芦……而她,大胤朝的绣女沈清婉,竟然在一场意外后,
占据了这具年轻的身体。“现在是……哪一年?”她颤声问,心中已有了不祥的预感。
“傻孩子,烧糊涂了?”妇人摸着她的额头,“现在是七六年啊!刚过了年没多久呢。
”七六年……沈清婉的心沉到了谷底。她曾在古籍中见过关于“朝代更迭”的记载,
却从未想过,自己会跨越千年,来到这样一个完全陌生的“年代”。没有绫罗绸缎,
没有精致绣架,甚至连填饱肚子都成了问题——从原主的记忆里,她清楚地知道,
这个年代买东西需要“票”,粮食更是按人头定量供应,这家人的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接下来的几天,沈清婉(如今该叫沈青绾了)假装“病后虚弱”,
默默消化着这个残酷的事实,也努力适应着新的身份。她的母亲叫李秀莲,
是个朴实勤劳的农村妇女,弟弟沈青强才十岁,正是半大不小要吃饭的年纪。原主落水,
就是因为要赶在天黑前洗完一家人的衣服,脚下湿滑才出了意外。
看着母亲偷偷把窝窝头掰给她,
自己却啃着难以下咽的红薯干;看着弟弟望着邻居家孩子手里的糖块,咽着口水却不敢作声,
沈青绾的心像被针扎一样疼。她不能再让这对母子过这样的日子,她有手,有脑子,
更有一身别人没有的本事——刺绣。这天夜里,等母亲和弟弟都睡熟了,沈青绾悄悄起身,
借着从窗户透进来的微弱月光,摸索着在原主的旧木箱里翻找。她记得,
原主的奶奶曾留下过一个小小的针线笸箩,那是这个家里唯一和“绣活”沾边的东西。果然,
在箱子最底层,她找到了那个缠着补丁的笸箩。里面只有几枚锈迹斑斑的钢针,
一绺粗糙的棉线,还有一块边角料的粗棉布。沈青绾拿起一根针,指尖传来熟悉的触感,
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就算到了这个陌生的年代,她的手艺,还在。她捻起一根藏青色的棉线,
穿针引线,借着月光,在那块粗棉布上轻轻绣了起来。没有复杂的图案,
只是简单的几片叶子,可她的手法依旧娴熟,针脚细密均匀,叶片的脉络栩栩如生。
绣完最后一针,她轻轻吁了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就靠这个,她要在这个年代,
好好活下去,让娘和弟弟过上好日子。第2章初露锋芒身体渐渐好转后,
沈青绾开始帮着家里干活。挑水、做饭、喂猪,这些粗笨活计对曾经的宫廷绣女来说,
无疑是巨大的挑战,但她咬着牙一一扛了下来。李秀莲见女儿“病好”后像变了个人似的,
不再怯生生的,反而多了几分沉稳和韧性,既欣慰又有些疑惑,只当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沈青绾一边干活,一边留意观察这个时代。她发现,虽然物资匮乏,
但人们对“好看”的东西依然有需求。女人们喜欢在衬衫领口绣朵小花,
孩子们的虎头鞋上也要绣上吉祥图案,只是大家的绣法都极为简单粗糙,
远不能和她的技艺相比。这让她看到了希望。她开始琢磨着,用自己的手艺换点钱或票。
可她没有像样的布料和丝线,家里也拿不出钱来买。正在发愁时,
她注意到村里有户人家要嫁女儿,正四处找人给嫁妆单子上的枕套绣花样。
沈青绾鼓起勇气找上门去。那家的女主人王大娘看着眼前这个面黄肌瘦的丫头,
一脸怀疑:“青绾?你会绣?你娘不是说你以前连针都不怎么碰吗?”“王大娘,
我……我以前偷偷学过一点,您让我试试吧,不要工钱,给我几尺细布和两绺丝线就行。
”沈青绾低声说。她知道,现在的自己没有资格谈条件。王大娘犹豫了一下,
想着反正只是两个枕套,让她试试也无妨,便点头答应了。“行,那你就试试。
要是绣得不好,可别怪我不给你布料。”沈青绾欣喜若狂,
捧着王大娘给的半尺的确良和几缕彩色丝线,如获至宝。回到家,她趁着母亲和弟弟睡熟后,
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开始了她在这个时代的第一单“生意”。她没有选择常见的牡丹、月季,
而是根据枕套的尺寸,设计了两朵含苞待放的玉兰,配上几片兰草叶。她的针法细腻至极,
劈线如丝,用平针绣出玉兰花的温润,用滚针绣出兰草的飘逸,
甚至在花瓣边缘用了极浅的色阶过渡,让整朵花看起来立体生动,仿佛下一秒就要绽放。
三天后,当她把绣好的枕套送到王大娘家时,王大娘惊得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我的娘哎!
这……这是你绣的?”她捧着枕套,手指小心翼翼地拂过上面的花纹,
“这花看着跟活的一样!比镇上绣坊里的还好!”周围来看热闹的邻居也啧啧称奇,
纷纷夸赞沈青绾好手艺。王大娘高兴得合不拢嘴,不仅给了她承诺的布料丝线,
还硬塞给她两斤粮票,说是“额外奖励”。沈青绾拿着粮票回家,李秀莲又惊又喜,
追问之下,才知道女儿竟有这样的本事。“青绾,你啥时候学的这手艺?”沈青绾早有准备,
含糊道:“是奶奶以前教我的,我一直没敢拿出来,怕绣不好丢人。”李秀莲叹了口气,
摸着女儿的头:“好孩子,你奶奶要是泉下有知,肯定高兴。只是……这手艺虽好,
也别太张扬,这年头,露富不是好事。”沈青绾点点头,她明白母亲的顾虑。
在这个处处讲“集体”“平等”的年代,太过突出确实可能引来麻烦。但她也知道,
这是她们家唯一的出路,她必须小心翼翼地走下去。靠着王大娘家的“活广告”,
村里渐渐有人来找沈青绾绣东西。有的是给孩子绣虎头帽,有的是给新媳妇绣嫁妆,
她都来者不拒,收费不高,只求能换点粮票、布票,或是几尺布料、几缕丝线。她的名声,
慢慢在红旗公社传开了。这天,她正在家里绣一个荷包,
忽然听到院门口有人喊:“沈青绾在家吗?”沈青绾出去一看,是公社文书刘建国,
身后还跟着一个穿着中山装、戴着眼镜,看起来像干部模样的中年男人。“刘文书,您找我?
”沈青绾有些疑惑。刘建国笑着说:“青绾,这位是县外贸局的王科长,听说你绣活做得好,
特地来看看。”沈青绾心里咯噔一下,外贸局?他们怎么会知道自己?
第3章意外之喜王科长名叫王志强,是县外贸局负责土特产收购的。他听公社书记提起,
红旗公社有个姑娘绣活极好,便特地跑了一趟。“沈青绾同志,听说你的刺绣手艺很不错,
能不能让我们看看?”王志强语气和蔼,没有官架子。沈青绾犹豫了一下,
还是把他们请进了屋,拿出了自己最近绣的几个物件:一个绣着鸳鸯戏水的荷包,
一双虎头鞋,还有一块绣着兰草的手帕。王志强拿起那个荷包,仔细端详着,越看眼睛越亮。
他在外贸局工作多年,见过不少地方的手工艺品,却从未见过如此精致的绣活。
那鸳鸯的羽毛层次分明,眼神灵动,仿佛下一秒就要从布上飞出来;水波用乱针绣出,
看似杂乱,实则疏密有致,颇有动感。“好!好啊!”王志强忍不住赞叹,“这针法,
这配色,真是绝了!沈青绾同志,你这手艺,是家传的?”沈青绾点点头:“是我奶奶教的,
一点皮毛功夫,让王科长见笑了。”“哪里是皮毛!”王志强摆摆手,“这要是拿到外面去,
绝对是抢手货!”他顿了顿,语气变得郑重起来,“沈青绾同志,是这样的,
现在国家急需外汇,用来购买国外的先进设备和技术。
我们外贸局一直在寻找有特色、能出口的手工艺品,你这刺绣,很有潜力!
”沈青绾愣住了:“出口?我的绣品……能卖到港城那边去?”“很有可能!”王志强说,
“现在港城、东南亚那边,很多华人喜欢传统手工艺品,你这种风格的刺绣,肯定受欢迎。
如果你愿意,我们可以合作:你负责绣,我们外贸局负责收购、外销,给你付工钱,怎么样?
”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沈青绾强压着内心的激动,看向一旁的李秀莲。
李秀莲也是一脸震惊,她虽然不懂什么“外汇”,但听说是和“国家”合作,还能拿工钱,
便点点头:“只要不犯法,能为国家做贡献,俺们青绾愿意!”王志强很高兴,
当即和沈青绾约定,先让她绣几件样品,题材不限,但要能体现中国特色,他带回局里评估,
如果通过,就签订正式的收购合同。他还承诺,会给沈青绾提供必要的材料,
比如上好的绸缎和丝线,从收购款里扣除就行。送走王科长和刘文书,
李秀莲拉着沈青绾的手,激动得热泪盈眶:“青绾,咱家这是要苦尽甘来了?”“娘,会的。
”沈青绾握紧母亲的手,眼中闪着光芒,“以后,我一定让您和弟弟过上好日子。
”接下来的日子,沈青绾全身心投入到样品的创作中。她思来想去,
决定绣一幅“松鹤延年图”的屏风插屏,一幅“花鸟四条屏”,
还有几个不同题材的荷包、扇面。这些都是大胤朝时深受追捧的题材,既体现了传统技艺,
又寓意吉祥,应该能符合海外市场的需求。王志强果然信守承诺,
很快让人送来几匹上等的杭绸和各种颜色的真丝绣线。沈青绾看着这些熟悉的材料,
几乎落下泪来,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在绣坊里潜心创作的日子。她把自己关在屋里,日夜赶工。
李秀莲知道女儿在做大事,把家里的活计都揽了过来,还特意叮嘱沈青强不要打扰姐姐。
沈青绾的手指不知被针扎破了多少次,血珠滴在绸缎上,她只是随手擦掉,继续绣。她知道,
这不仅是为了赚钱,更是为了抓住这个改变命运的机会。一个月后,四件样品终于完成。
当王志强再次来到沈家,看到那些绣品时,彻底被震撼了。那“松鹤延年图”中,
仙鹤的羽毛用了劈丝到极致的“游针”,根根分明,光泽流转;松树的枝干用了“乱针”,
苍劲有力,立体感十足。“花鸟四条屏”更是将梅兰竹菊的风骨绣得淋漓尽致,
每一针每一线都透着灵气。“沈青绾同志,你真是……真是民间艺术家啊!
”王志强激动地说,“我敢保证,这些东西一定能卖个好价钱!你等着,我马上带回局里,
尽快给你答复!”王志强带着样品匆匆赶回县城,没过几天,
好消息就传了回来:局里一致通过,决定与沈青绾长期合作!不仅如此,
地区外贸局的领导也听说了这件事,特意打电话来,让他们好好培养这个“刺绣人才”。
第一笔收购款很快送到了沈家:整整三百元!在那个一个工人月薪只有三四十元的年代,
这无疑是一笔巨款。李秀莲拿着崭新的钞票,手都在发抖,一遍遍地数着,生怕数错了。
沈青绾却很冷静,她知道,这只是开始。她用这笔钱,先给家里添置了一些必需品,
又给母亲和弟弟买了新衣服,剩下的钱,她打算用来购买更多的材料,扩大生产。“娘,
以后我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沈青绾对李秀莲说,“我想找大队书记说说,
能不能以大队副业的名义,组织几个心灵手巧的姐妹,我教她们基础的绣法,
让她们帮着打下手。这样既不算‘单干’,也能给队里添点收入,您看行吗?
”李秀莲虽然不懂那些政策条文,但听说是挂在大队名下,心里踏实了些,
点了点头:“娘不懂那些大道理,你觉得对,就去做。”沈青绾找到大队书记张建国,
把想法一说,张建国眼睛一亮。那会儿大队正愁没副业,社员工分低,要是能搞个刺绣组,
既能给队里创收,又能让妇女们在家门口挣工分,简直是好事。“青绾,这主意好!
就挂在大队名下,叫‘红旗大队刺绣组’,你当技术组长,我给你批间旧仓库当场地!
”很快,在张书记的支持下,沈青绾在村里挑了四个手脚麻利、为人老实的姑娘,
其中就包括王大娘的女儿。她从最基础的穿针引线、劈线、平针绣教起,耐心细致。
这些姑娘看着沈青绾绣出的花样,又听说能挣工分,都学得格外认真。
一个挂在大队名下的“刺绣组”,就在公社那间旧仓库里,悄然成立了。
而沈青绾不知道的是,她的名字,不仅传到了县里,
还即将被一个远在千里之外的年轻军人听到。
第4章军中绿花陆战霆第一次听到“沈青绾”这个名字,是在团部的表彰大会上。
他们团刚完成一项艰巨的国防施工任务,受到了上级的通令嘉奖。政委在总结发言时,
提到了地方支援部队建设,举例子时说到了县里外贸局通过一个叫沈青绾的姑娘的刺绣,
为国家赚取了外汇,间接支持了国防建设。“……一个农村姑娘,用一双巧手,为国家创汇,
这就是爱国的具体体现嘛!”政委的话掷地有声。陆战霆坐在下面,身姿笔挺,
如同一棵挺拔的青松。他是这个团最年轻的连长,刚满二十五岁,却已经立过两次三等功。
他出身军人世家,父亲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战士,从小就教育他要保家卫国,为国争光。
听到“为国创汇”“爱国”这样的词,他心里不由得对那个素未谋面的姑娘多了几分敬意。
任务结束后,部队给了陆战霆几天探亲假。他的家就在地区所在的市里,回去看看父母。
回家的火车上,他又听到有人在议论“沈青绾”。“听说了吗?红旗公社那个沈青绾,
绣的东西卖到港城去了,赚了老鼻子钱了!”“可不是嘛!外贸局都把她当宝贝呢,
说她是‘活财神’!”“一个姑娘家,把大队刺绣组搞这么好,真了不起!
”陆战霆默默地听着,心里对这个叫沈青绾的姑娘更加好奇了。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能把针线活做得如此出色,还能为国争光?回到家,母亲赵兰英做了他最爱吃的红烧肉。
饭桌上,母亲又提起了婚事。“战霆啊,你也老大不小了,该考虑个人问题了。
你王阿姨给你介绍了个姑娘,是市医院的护士,人长得漂亮,性子也好,你抽空见见?
”陆战霆放下筷子,有些无奈:“妈,我现在部队任务重,没时间想这些。
”“再忙也得找对象啊!”赵兰英瞪了他一眼,“你爸当年在战场上,还抽空跟我处对象呢!
我跟你说,这个姑娘你必须见!下礼拜天,在公园门口,不许迟到!”陆战霆拗不过母亲,
只好答应了。礼拜天,陆战霆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军装,准时来到公园门口。
他不太适应这种相亲场合,站在那里,身姿笔挺,引来不少路人的目光。约定的时间到了,
却没看到姑娘的身影。他等了足足半个小时,才看到一个穿着连衣裙的姑娘匆匆赶来,
脸上带着歉意:“对不起,陆连长,我来晚了,路上有点事。
”陆战霆礼貌地笑了笑:“没关系。”两人在公园里散着步,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
姑娘对他很热情,问东问西,但陆战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他心里想着部队的事,
想着训练计划,对眼前的姑娘实在提不起兴趣。走到一个卖工艺品的小摊前,姑娘停下脚步,
沈青绾陆战霆小说最新章节免费阅读(精彩章节未删节) 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