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上海市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启动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9 18:41:00    
  • 今天,以“低碳生活新时尚 绿色发展新展望”为主题的上海市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启动仪式在黄浦区人民公园举行。

    下午,在人民公园5号门,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正式启动。眼前这个绿色市集上,集中展现了上海近年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尤其是可回收物分类回收后,如何资源再利用的各种场景。 像眼前这些衣架、杯子、笔记本等生活用品,都是由可回收物制造的。而在这个摊位上,则是学生们用废纸张、废塑料等可回收物做成的各种手工艺品,既有给“毛孩子们”搭建的小窝,也有藏在纸箱里的童话剧,非常具有创意。

    本周,除了绿色集市,上海全市还将开展环境清洁日、可回收物集中回收日、机关带头低碳行、新市民专项宣传、全民体验垃圾分类、旧书新生循环利用等主题宣传活动。

    市绿容局介绍:2024年,在全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下,上海市居住小区、单位分类达标率稳定在95%以上,在面向市民开展、超过18万人次参与的垃圾分类评价调查中,96%的市民对本市垃圾分类工作给予五星好评。全市生活垃圾“三增一减”实效稳定,全年可回收物日分出量7973吨,有害垃圾日分出量2吨,湿垃圾日分出量9233吨,干垃圾日清运量17240吨,对比《条例》实施前(2019年上半年),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分别增长1.97倍、14.3倍和0.69倍,干垃圾减少15.7%,湿垃圾占干湿垃圾总量35%左右。全市建成焚烧设施15座、湿垃圾集中处理设施11座,干垃圾焚烧和湿垃圾资源化利用总能力日均超过3.8万吨,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3%,源头减量率达到5%,持续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今年,上海深化群众普遍关注问题治理,针对市民关心的源头投放不便、异味等问题,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优化投放点布局,增设除臭等设备,让投放更便捷、更舒心。同时提升资源化利用水平,把垃圾“变废为宝”,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在此过程中,上海更注重倾听市民呼声,发动全民参与,积极发挥志愿者作用,引导市民群众主动践行低碳生活新时尚。如今,垃圾分类已成为上海的靓丽的城市名片,市民在整洁优美的环境中收获满满的幸福。

    市绿容局表示:将坚持便民利民,着力改善投放点环境,推动“美+净+智能”生活垃圾投放点改造提升,配套完善洗手、除臭、通风、遮阳防雨、照明“五个装置”,配置智能监管和感应投放设备。到2025年底,全市将累计完成2.1万余个投放点微更新、8000余个投放点专项更新,1100个小区(村)精品提升。在原有“一小区一方案”,鼓励社区增设午间投放时段、延长原有投放时段或设置误时投放点(24小时开放的投放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响应市民呼声,“五一”假期时,在全市试行“节假日投放模式”,各个小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尽可能延长投放点位的开放时间,具备条件的,24小时开放,或从早上开放到晚间,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同时,全市要着力消除民忧,深化作业扰民治理,破解“垃圾清运作业时间不科学、作业设备噪音、垃圾桶游街、沿街废物箱满溢”等难题。一方面,管理部门将根据不同业态(如老旧小区、大型居住区、其他居住区、单位、沿街商铺等),科学设定垃圾收运时间,尽量不扰民或者少扰民;另一方面,还将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手段,比如通过安装防撞缓冲胶条、优先选用新能源车辆、调整机械操作模式等,有效降低噪声污染。目前,全市已经排摸了扰民现象特别突出100处点位,加以集中综合治理,当前已完成9处。

    此外,全市已累计完成644个惠民回收服务点建设,大幅提高可回收物回收系统辐射周边社区、沿街商户的能力。绿容部门介绍:通过打造全市可回收物回收公共服务平台,“沪尚回收”小程序整合各区主体企业服务资源,方便市民查询周边的回收服务点信息、回收活动日安排,自主选择点位交投,并为行动不便人群提供上门回收服务,平台已累计注册32万用户,为市民提供回收服务138万余单次。

    今年,市绿容局还开发了垃圾分类新时尚地图,垃圾分类示范点位、科普体验路线,让居民充分了解垃圾分类后“去了哪里、怎么利用”,方便市民“看”分类;通过新媒体分享垃圾分类金点子、好故事、新思路,发动市民“谈分类”;开出“民智直通车”,畅通社会参与渠道,拓展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公益价值,培养公众“爱分类”,共同唱响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的时代旋律。

    上海正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让垃圾分类成为城市最动人的文明底色、最鲜亮的发展成色,绘就一幅“生态之城”新画卷。

    看看新闻记者: 洪焕铨

    编辑: 洪焕铨

    责编: 师玉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