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产业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引擎。近日,工信部发布了2024年数字产业相关数据,2024年我省大数据产业收入为305.6亿元,同比增长65.7%,增速全国第一位。

本台记者 焦洁:
人工盘点时间从4小时减少至15分钟,准确率反而提升至99.8%,一减一升,是什么让这家企业的仓储物流环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给出的答案就三个字:大数据。

河北科星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牛志勇:
这个智能仓储有将近八千到一万件的货物,每一码垛的货物它有自己的一个自动生成的一个身份识别码,相当于人的一个专一的身份证,这个码走到哪儿,出入、跟踪、追溯完全靠大数据数据库里边的定位,通过数据实时的采集、分析、上传,我们真正实现了从"经验决策"向"数据决策"的转变。
给企业带来转变的中国移动河北公司,打造了河北省内最大的大数据平台,目前已涵盖了全行业的大数据产品体系,包括智慧旅游、智慧交通、智慧金融等行业解决方案,服务企业达5784家。

中国移动河北公司政企客户部副总经理 李靖:
接下来中国移动将继续发挥,大数据业务的"数据枢纽"作用,打破行业数据孤岛,成为推动行业数智化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驱动力。
为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近年来,我省相继出台《河北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政策措施,对全省大数据产业发展进行了安排部署。"十四五"以来,我省10个项目入选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5个项目入选国家新型数据中心典型案例,19个数据中心入选国家绿色数据中心。
丰厚的大数据资源和基础设施建设,让大数据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也为人工智能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开辟了新赛道。走进数派(廊坊)数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数据大屏上,展示着企业最新孵化的30分钟创建本地大模型、一键式大模型调优训练等技术成果和应用数据。

数派(廊坊)数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张文武:
我们总部在云南,因为看中了廊坊充沛的数据资源和(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算力优势,成立了廊坊分公司,并在廊坊孵化出了开发中心、推理中心和运营中心,有效地降低了大模型使用技术门槛。
吸引数派公司落地廊坊的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是首批纳入中国算力网、首个全栈国产化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算力设施。近年来,河北省以及廊坊市接连出台支持大数据产业和人工智能发展的政策措施,比如,每年投放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的"算力券"这样的利好政策,就让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发展步入快车道。上线一年多来,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月度算力实际使用率已经达到95%以上。截至目前,已经与116家生态伙伴孵化应用场景解决方案150个,牵引10家科技型企业落户廊坊。

河北智能计算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经理 吴思璇:
我们也在和800多家人工智能的上下游的企业、20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在开展对接合作,我们正在全力打造从后台技术端走向前台的应用场景这种模式,助力咱们京津冀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以及咱们智慧城市的建设。
目前,廊坊已投运数据中心32个,运行标准机柜32.7万架,城市算力分指数排名全国第一。省工信厅数据显示,2024年,河北省大数据产业收入305.6亿元,规模居全国第9位;收入同比增长65.7%,增速居全国第一位。

省工信厅软件产业处一级主任科员 宋鸿飞:
积极与北京、天津等地开展产业招商对接,进一步拓展我省大数据上下游产业,推动张家口、廊坊等地培育一批省级大数据产业园,实施一批数字化改造项目,促进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来源: 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