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是第56个世界地球日。在济南市莱芜区口镇街道陶北村中草药种植基地,黄芩、地黄、丹参、射干等中草药苗在生机勃发的田野上向上生长,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谁能想到,记者脚下这片土地曾是一处影响环境的废弃矿坑。得益于“药材护地+经济增收”的生态治理新模式,当地实现了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双赢。

莱芜区口镇街道陶北村矿山位于陶北村北,矿山面积1.83公顷,因历史原因,造成大量的林地破坏和耕地压占。在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指导下,当地采取中草药种植与矿山修复工程融合的治理模式,在废弃矿坑区采用“客土改良+固地保水”技术,既改善土壤结构,又形成“药材护地+经济增收”的生态治理新模式,从源头保障产品质量,年生产规模可达400万株,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双赢。
在与中草药田相距不远的陶北中草药基地,这里建有药材加工储存、烘干晾晒车间,草药收来以后在这里进行粗加工。陶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陶常国说,目前车间主体建完了,再过几个月之后就可以验收交付使用,预计每年间粗加工就为合作社增收20多万元。而通过构建“修复成本分摊、生态产品增值、产业收益反哺”的闭环机制,标志着生态治理从单维修复迈向系统性价值重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废弃矿坑生态修复不是终点,济南市还持续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山东济钢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所属的石灰岩矿就是省级绿色矿山之一。这里建筑石料用石灰岩矿资源储量达1.1亿吨。从2021年开始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绿色矿山,从钻孔、爆破到铲、装、运全过程实现了环保生产。山东济钢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副经理杨八一介绍,矿山产线实现了“双封闭”,一方面是对产线所有的皮带机、破碎机、筛子进行了封闭,另一方面又对皮带机内部进行了封闭,实现了无组织扬尘的深度治理。同时,这个产线还配备了67台除尘器,对所有的转运点进行了收尘,所有收尘器的排放浓度都达到了10毫克以下,达到了环保排放标准。所有产成品全部入仓,放料过程全部在仓内进行,这样进一步杜绝了无组织扬尘外排。
近年来,济南市坚持突出重点与全面推进相结合,按照“能建必建,应建必建”原则,持续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全面提升全市绿色矿业发展水平。截至目前,全市现有持证矿山企业60家,符合绿色矿山建设条件的矿山52家,其中48家矿山已完成绿色矿山建设并纳入绿色矿山建设名录,大、中、小型绿色矿山建成率分别达到93%、100%、83%,全市绿色矿业格局已初步形成。
记者:罗晓飞 编辑:韩璐莹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