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的穿透力、吸引力、影响力,宝安区于6月27日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启“爱(AI)宝安 文明新声代”理论宣讲系列活动。

现场邀请到四位来自不同行业的先锋代表,向市民群众讲述他们扎根深圳干事创业的故事,以“理论宣讲+AI体验”模式,将“平面文字”化身“全景沉浸”,让市民在体验升级中深化认知、凝聚共识,结合“深化科技赋能”等主题,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闯湾区:香港青年的AI“双城记”
“从设计工作室到AI深度应用,宝安让我的天马行空落地生花。”香港创业青年代表的宣讲引发共鸣。2012年,她将品牌设计总部落户宝安,这是一个专注高端智能、个人美护LED光疗类产品的科技创新型企业。

千余件斩获国际大奖的匠心之作背后,是她对科技浪潮的敏锐拥抱。她带领团队在创作中深入融入AI应用,展示的AI生成“深港创业地图”,正是宝安作为湾区创客“筑梦第一站”的最佳注脚。“宝安,从不拒绝任何梦想!”她的感言,道出了无数湾区追梦者的心声。
造未来:30岁团队的“有用”宣言
“拒绝炫技,只造有用的机器人!”科创企业代表携团队自主研发的四足机器人登场,讲述了一段从实验室“奢侈品”到工业“实干家”的逆袭之路。2020年,该科技公司创业维艰,宝安政府精准对接资源、解读政策红利、搭建合作桥梁,为企业成长注入“强心剂”。2023年AI大模型爆发,为机器人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如今,工业巡检机器人已进化至第五代,该机器人能够在深圳电网幽深的电缆沟中灵活穿梭,实时分析隐患、守护城市能源脉搏。钢铁之躯负重能力跃升50%,而成本锐减30%。从高危区域巡检到社区安全巡逻,该科技公司始终扎根应用场景,用“有用”的AI机器人,诠释着“产业AI化”战略。
传温度:博士志愿者的“文明算法”
“志愿服务时长1000小时,资助贫困儿童15名。”宝安区文明使者代表的经历让人动容。2009年大二暑假,在深圳火车站的一次受助经历,让她与“红马甲”结缘。自此,她开始在宝安做志愿服务与勤工俭学的双轨实践生涯,2022年,博士毕业并来到深圳大学传播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如今,她创立的“蕲同学”工作室打造了《文明鹏城说》短视频自媒体品牌,并立志将其打造成深圳新时代文明实践研究的“数字档案馆”。

在她眼中,科技绝非冰冷工具,而是文明火种指数级传播的“新载体”。每一个温暖的镜头,每一段感人的故事,都在用最前沿的方式,传递最质朴的文明力量。
解难题:社区书记的“数字绣花功”
面对服务超6万人的基层治理挑战,社区书记代表亮出了“数字绣花功”!他巧妙运用“AI+城市”的社区治理思路,以“绣花”般的精细,破解基层治理痛点。
从解决外卖小哥“最后100米”通行难题的智能门禁,到平衡文体需求的定向声波技术;从守护电动车安全的“火眼金睛”系统,到24小时值守的AI巡检机器人,这些创新实践,将技术“痛点”淬炼成民生“亮点”,以“科技+共治”重塑社区关系,变被动响应为主动预防。
这些探索证明,当科技成为基层工作者的“数字同事”,社区治理就能突破传统边界,在守正创新中织就一张集便利感、归属感、安全感于一体的“幸福网”,成为科技赋能基层治理的鲜活样本。
科技盛宴:宝安“智”造闪耀全场
活动第二阶段,一场宝安AI创新成果的嘉年华同步上演,牢牢锁住全场目光。作为拥有424家人工智能企业、其中80%深耕应用层的产业高地,宝安区“秀”出了硬核实力:工业智能先锋巡检机器人凭借高级别检测精度惊艳全场;AI机器人冰淇淋站甜蜜登场,机械臂精准雕刻“专属甜蜜”;科技公司带来高拟真服务机器人,打造神态逼真的“数字分身”;感知情绪的AI音响、会讲故事的AI玩具,用科技重新定义生活温度;当神经科学遇上AI技术,参与者只需戴上专业脑电波读取头环,仅凭“意念”即可驰骋赛车道,科幻大片现实上演。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让社会更文明。”宝安区文明办负责人表示,“爱(AI)宝安 文明新声代”系列活动是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创新举措,首场活动奏响序曲,后续10场巡演将覆盖全区。宝安区将持续以新技术应用为切口,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破圈”传播,不断完善“科技+文明”新型实践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