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从医学生到国家优秀青年医师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14:02:00    
  • 原标题:从医学生到国家优秀青年医师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苏璐萍

    3月24日早晨,交完班,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血管外科中心肝脏·腹腔镜外科病区,主任医师吐尔洪江·吐逊步履如风,带着团队医生和研究生开始查房。

    在一张病床前,他俯身为刚做完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的患者检查伤口。只见他手指轻巧地掀起敷料边缘,动作精准得如同在操作腹腔镜器械。“恢复得不错。”他微笑着直起身,“肠鸣音听到了吗?”身后的研究生立即上前听诊,他则从旁细心察看输液速度。

    前不久,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公布第一届医学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人员名单,确定100名国家杰出医师、200名国家优秀青年医师。其中,新疆(含兵团)4人入选国家优秀青年医师。吐尔洪江便是其中之一。

    “我的本科、硕士、博士都是在新疆医科大学完成的,毕业后就来到新医大一附院工作。可以说,我的每一步成长都凝聚着母校和医院的培养。”吐尔洪江说,学校和医院不仅为他提供了丰富的临床实践机会和科研创新平台,更通过系统的专科培训计划,将他培养成为肝脏外科和减重代谢外科领域的骨干力量。在这个过程中,他对医生这个职业的理解也愈发深刻。

    2018年,37岁的努尔加那提·吐尔逊(化名)因肝硬化晚期命悬一线,她的姐姐毅然决定捐出自己53.9%的肝脏。手术前,两姐妹紧紧相握的双手,让参与手术的吐尔洪江至今难忘。

    “那种超越生死的亲情,让我们的使命感在那一刻变得无比具体。”吐尔洪江回忆,这台开创西北地区先河的腹腔镜右半肝供肝切取活体肝移植手术历时十余小时,最终取得圆满成功。得益于腹腔镜微创技术,捐赠者创口不足10厘米,术后第二天就能下床活动。

    当患者含泪说出“是姐姐和医务人员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时,吐尔洪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医生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生命的重托。

    这台标志性手术的成功,彰显了新疆肝胆外科技术的重大突破。

    在国家人才培养项目的支持下,他先后赴国内外顶尖医疗机构深造,掌握了腹腔镜半肝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等高难度手术技术,并参与完成多项创新性手术。

    2023年,63岁的叶兰(化名)握着自己的体检报告,手指微微发抖——肝脏尾状叶上长了一个11厘米的巨大肿瘤,像一颗定时炸弹压迫着关键血管。多家医院委婉表示手术风险太大,直到她被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就像把心脏掏出来修好再放回去。”肝脏·腹腔镜外科赵晋明教授向叶兰解释“离体肝切除+自体移植”方案。

    手术当天,在赵晋明的统筹指导和麻醉科、中心手术室的全力配合下,肝脏·腹腔镜外科主任李涛带领吐尔洪江、主治医师姚刚组成手术团队,为叶兰手术。

    当修复好的肝脏重新植入体内,血管吻合完毕,叶兰血流恢复通畅,肝脏重新泛起健康的红色。这场持续十余小时的手术,让叶兰获得了新生,更改写了西北地区肝胆外科的历史。

    近年来,新医大一附院将人才培养视为医、教、研、防、管“五位一体”协同发展的基石,建立了系统化、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实行“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螺旋式培养路径,构建了国家级、自治区级、校级和院级四级联动的人才培养机制。

    在这种全方位、立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支撑下,吐尔洪江等一批青年骨干人才迅速成长,不仅带领团队开展复杂疑难手术,还致力于临床科研和医学教育,培养各层次医学人才。

    “我会在前辈们的带领指导下,在肝脏·腹腔镜外科和器官移植领域继续深耕,脚踏实地提升临床诊疗水平,加强科研创新,不断精进技术,更好地服务患者。”吐尔洪江说。

    来源:新疆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