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日报】
“帮助500多名老人完成居民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认证、助力31名残疾人就业、成功协调解决农民工欠薪事件9起……”年度述职会议上,海永镇便民服务和社会事业发展办公室主任陆源对交流任职以来的工作如数家珍。从区农业农村局交流至海永镇后,他负责的镇村政务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基本医保参保覆盖率等4项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均超额完成。南通市海门区深化中层干部交流的实效正逐步显现。
近年来,南通市海门区针对部分中层干部站位不高、缺少担当,业务不精、缺少对策,活力不强、缺少激情等“三不三缺”问题,实施“中坚精兵”锻造行动,开展全区中层干部大交流,推动干部资源全域循环、精准匹配。
创新“三查三核”工作法,一查考核结果,依托“平时+年度+专项”考核体系,通过量化评分、定性分析等方式,科学核定中层干部履职力;二查工作实绩,运用“当面述”“实地考”“多方评”等形式,深入考察干部工作成效,全面核定中层干部发展力;三查人岗相宜,推行“岗位需求清单+干部特长清单”双向比对机制,从工作内容、职责要求、发展空间等方面量化分析,精准核定中层干部适配力。
聚焦三类交流靶向发力,联动交流中层干部216人。培养性交流突出“补短板”,对11名缺乏多岗位锻炼、工作经历单一的优秀年轻干部实施“墩苗计划”,通过机关基层双向交流一批、东西片区交叉任职一批、急难险重岗位历练一批等“三个一批”方式增加工作阅历,提高工作能力。“助力项目通过‘东洲智荟’路演,联动企业、第三方机构摸排人才信息,一线实战让我对人才工作有了更深刻的体悟。”从区发改委交流到三厂街道墩苗历练的冯修深有感触。
结构性交流重在“破壁垒”,聚焦项目建设、城建规划等关键领域建立“专业人才蓄水池”,跨部门、跨领域、跨条块调配13名专业型干部,破解“专业岗无人可用”困局;调整性交流强化“硬约束”,建立“红黄牌”预警机制,对“工作不争先”“骑驴走中游”的5名干部亮“黄牌”警示,对“躺平不作为”“推诿不担当”的2名干部亮“红牌”调整,树立“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导向。
构建“任前谈话+导师帮带+跟踪管理”培养链条,入职前组织部门、主要领导“双谈话”,帮助交流干部明确奋斗方向;分管领导担任政治、业务导师联系帮带,助力干部快速打开工作局面;结合选人用人专项检查、班子研判等方式追踪轮岗交流质效,组织中层干部专题培训、一对一谈心谈话等活动为干部加油鼓劲,确保交流干部“配得准、融得进、干得好”。
(曹琳琰 赵茂源)
本文来自【新华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