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媒体滚动
为积极响应“健康中国”战略,全面提升扬州市民血管健康水平,在扬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扬州市卫生健康委的统筹指导下,2024年1月,由扬州市疾控中心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共同组建的扬州市血管病防治中心正式成立。
近日,该中心一期项目投入运行。作为全市首个聚焦血管疾病全周期管理的专业机构,中心以全身血管病的“防、筛、管、治、康”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核心使命,致力于为全市约275万中老年居民提供科学化、精准化的血管健康管理服务,助力构建“健康扬州”新格局。
权威引领,打造血管健康管理新模式
扬州市血管病防治中心主要服务于全市40—80岁的中老年人群,聚焦这一人群的血管病高发状况,为其提供血管健康建档初筛、风险等级评估、危险因素干预建议、健康宣教及咨询等服务。
中心依托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强大的临床资源和市疾控中心的公共卫生网络,创新构建了“筛查—评估—干预—管理”一体化闭环体系。通过覆盖全市的四级管理网络与分级诊疗体系,实现从社区初筛到三甲医院精准诊疗的无缝衔接,推动全市血管健康管理迈向“同质化、标准化、智能化”。
目前,投入运行的中心信息化平台一期工程可高效提供建档初筛、动脉粥样硬化性全身血管病(ASCVD)风险评估(低危至超高危分级)、三级预防分层、管理目标及个性化管理建议等服务,让血管健康管理更科学、更高效。
科技赋能,为健康管理注入智慧动力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作为该项目的主体单位,目前可为来院体检人员提供专业体检报告,并在此基础上免费提供更全面反映体检人员血管健康状态的血管健康管理报告。
中心自主研发的血管健康管理平台,整合了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技术,可为每位受检人员生成个性化血管健康管理报告。该报告不仅能够精准评估风险等级,还可根据个体的血管健康状况,提供饮食、运动、用药等全方位干预方案,提供个性化的风险评估和健康管理建议,帮助血管健康管理人员了解自身的血管健康状况,为他们提供切实可行的健康改善方案。
依托扬州大学附属医院,不仅可以确保报告建议的专业性与可行性,还可以实现从健康筛查到管理干预的全流程服务。体检人员可通过平台实时追踪自身健康数据的变化,享受“线上+线下”联动的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惠民利民,免费服务守护万家安康
目前,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可免费提供的血管健康增值服务内容包括:精准筛查,即通过血液检测、影像学检查等识别血管病变风险;动态评估,即结合ASCVD评分系统,评定风险等级,量化十年心血管疾病发生概率;分级干预,即针对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和超高危人群定制预防方案,明确管理目标,提供管理建议;终身档案,即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实现全生命周期血管健康追踪。凡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参与体检的40—80岁市民,均可在体检报告尾页获取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即可免费获取个人《血管健康管理报告》。
中心还配备了专业的健康管理团队,包括心脑血管、内分泌、临床营养、运动康复、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等专业的专家,开设相关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公共卫生指导等多个健康管理门诊,确保每位健康管理人员都能获得科学、专业的健康指导。未来,中心还将逐步扩大服务范围,通过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渠道,让更多市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专业血管健康管理服务。
强基固本,培育基层血管健康“守门人”
血管疾病是威胁中老年人群的“隐形杀手”,早期筛查与科学管理可显著降低心梗、脑卒中等重大疾病风险。
扬州市血管病防治中心同时拥有扬州市疾控中心和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的公共卫生专业和临床医学专业医疗资源。为提升全市血管疾病防治能力,中心还将定期开展面向基层医护人员的技能培训,通过标准化课程、实操演练及远程会诊指导,赋能基层医疗团队。同时,依托信息化平台搭建“市—县—乡—村”四级协作网络,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血管健康管理触达每一个家庭,以专业之力守护中老年人群的每一根血管,携手共筑血管健康长城,为生命护航。 傅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