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直接“花费”2048.6万元 深业上城商圈销售额同比增40%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07:05:00    
  • 一束由众多鲜花组成的巨大的花束,吸引着市民打卡。

    “夏启”AI导览机器人化身颁奖司仪,跟外国友人互动。

    4月6日,以“百年之约”为主题的2025粤港澳大湾区花园大赛在深圳圆满闭幕。这场国际级园艺盛事双会场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以艺术、科技与人文的深度融合,聚焦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为国内外游客呈现了一场“可感知、可参与、可持续”的绿色盛宴。

    本届大赛以“公园+经济”模式释放强劲消费动能,10天累计吸引128.3万人次参观,直接消费突破2048.6万元,带动深业上城商圈销售额同比飙升40%。AI科技深度赋能盛会,机器人导览、情绪感知系统、全息花海等创新应用贯穿全程,打造“高AI含量”园艺盛典,为湾区生态经济与智慧城市融合树立标杆。

    交流

    打造7组大师园 聚焦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议题

    本届大赛通过“大师园”“湾区花园”“城市花园”等板块,以植物为语言探讨可持续发展命题,构建文化交流与行业对话桥梁,充分体现全球化视野下生态共识。大师园引入曾在英国切尔西花展、法国肖蒙城堡国际花园节等赛事上获奖的5支国际顶尖设计团队,汇集多家知名企业联手打造7组大师园,聚焦气候适应性景观、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关注议题开展创作。

    南非著名的景观设计师、植物学家Leon Kluge,曾在诸多国际知名赛事斩获最高奖项,包括切尔西花展金奖、新加坡花园节金奖、日本长崎园艺世界杯金奖、费城花展最佳设计师奖等。他和Tristan Woudberg的参赛作品为《生命的轮廓》,以“连接”为核心理念,通过竹、草、土等自然材料,将非洲大陆的野性生命力与亚洲园林的精致哲学巧妙融合,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跨越大陆的生态对话。

    Leon Kluge表示,南非的植物有非常丰富的物种多样性,走到全世界不同的地方,你都能够看到南非的植物。但南非在国际上的关注度仍有限。我特别想把这些本土的建筑智慧和丰富的植被带到世界上不同的地方来呈现。

    中国设计师林俊英的《超链密码花园》通过景观叙事展现万物互联,她表示:“新加坡团队的环保理念、南非的野草美学等多元文化碰撞,不仅拓宽了市民视野,更推动本土从业者在苗木选育、工艺精度等环节实现‘工笔画式’跃升。”

    深圳本土设计师胡诗旸的《深湾叠翠》以中国植物为媒介,通过空间叙事传递“中国魂”:“我们会特意将中国的特色植物带到国外,通过植物的空间配置和组合搭配,使作品承载着本地文化、本土记忆,传播城市精神和城市理念,展现中国风格,转化成现代人能共鸣的空间叙事。”

    大赛的“湾区花园”成为多元文化交融的微缩窗口,本届花园大赛首次吸纳苏州市参赛,以园林艺术为纽带,促成岭南与江南两大园林流派的艺术对话。游客穿梭其间,既能感受江南园林“移步换景”的含蓄,体会其“咫尺山林”的写意美学与“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又能体验岭南园林“四季花开”的绚烂,以及开放包容、务实精巧的风格和热带风情。香港的英伦风情、澳门的葡式碎石路、广州的广府非遗、苏州的江南园林,四城以园艺为媒介,绘就“一城一特色”的共生画卷,生动诠释大湾区“和而不同”的文化张力。深圳各区的花园作品则以“艺术+科技+本土文化”为内核,向世界传递深圳“开放、多元、未来”的城市基因。

    消费

    空中廊桥串联公园与商圈 打造“赏花+购物+休闲”一站式体验

    本届大赛成功搭建了专业圈层与大众消费的双向引流平台。福田会场通过空中廊桥串联笔架山体育公园与深业上城商圈,打造“赏花+购物+休闲”一站式体验。深业上城推出“爱在上城”主题艺术装置和7场春日时尚走秀活动,采取优惠礼券及粤港澳专属礼遇等消费激励措施,成效显著。

    作为“公园+商业”的模范生,深业上城生态商圈联动大赛推出首届国际(深圳)花卉热植展,集中展示并销售来自15个国家的2000余种新优品种。活动期间,多国热植领域权威专家现场分享前沿科技,吸引大量游客参与,仅此单项活动便直接带动消费达1800万元。

    福田会场的鲜花市集融合观赏、消费与互动一体,设置多个园艺行业品牌“赛销一体”创意摊位,集中呈现129个新优特植物品种。中山公园联动荷兰花卉小镇、南头古城,以巨型花艺装置与非遗体验等吸引众多游客。此外,公园无人机配送等创新服务进一步刺激消费,合作商家销量实现大幅增长。验证了“公园+”经济模式的商业潜力,形成生态经济与城市商业共赢的发展模式。

    不仅如此,本届大赛进一步突破传统模式,深度整合大湾区园林、能源、文体等领域40余家企业资源,联手打造“生态赏景+商业消费”复合场景。

    花园大赛10天,福田、南山会场累计参观人流量约128.3万人次。其中,福田会场约95.9万人次,南山会场约32.4万人次;直接消费数据累计约2048.6万元,包括国际(深圳)花卉热植展约1800万元,笔架山体育公园约97.8万元,中山公园、荷兰花卉小镇共约150.8万元。特别是辐射、带动周边商圈消费效果凸显,深业上城商圈累计人流量约147万人次,同比增长48%,销售额同比增长40%;大赛期间南头古城商圈累计人流量约40.8万人次,销售额约784万元。

    创新

    AI识别快速响应萌娃走失预警 6米高全息花海体验“步步生花”

    福田会场的“夏启”AI导览机器人不仅提供多语种讲解,更化身颁奖司仪,配合实时同声翻译系统,体现国际化服务水准。大赛期间“夏启”巡回“大师园”“湾区花园”等核心区域,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合影打卡。宝安“芯花园”凭借AI情绪识别系统成为焦点,实现景观与情感的同频共振。AI小程序“美丫绘相机”点燃全民参与度,运用AI图像处理生成20余类数字形象,AI写真、场景融合等功能,为大赛观众提供个性化、高质量的AI赏花体验,吸引3.43万人次参与体验,踊跃成为花园大赛“全民星代言人”。6米高的全息花海互动装置“未来花园影像馆”,让游客体验“步步生花”的虚实融合美学,被赞为传统园林“移步换景”的数字化升级。

    大赛推出的官方H5小程序便民助手深度融合智慧服务,集成电子导览、实时人流量热力图、交通接驳导航及便民设施一键定位等功能,为游客提供“一键式”个性化路线规划,累计服务超10万人次。其AI算法基于实时数据动态优化推荐路径,有效分流高峰时段客流。

    智慧化服务更贯穿全程:从AI识别快速响应萌娃走失预警,到医疗网格点通过智能穿戴设备实现突发不适的主动监测;从“夏启”机器人实时多语种导览,到无人机巡查与网格员联动的精准管理。科技与人文的融合,让每一位游客的“花园之旅”既高效便捷,又充满温度。

    传承

    以中山公园为入点 收集市民“千园之城”老照片

    从1925年中山公园的历史原点到如今“千园之城”的生态格局,大赛通过“粤影城与园·大湾区园林影像”摄影征集,广泛收集市民老照片,以中山公园为时光切片,追溯深圳从边陲小镇到“千园之城”的文明进程,将个体记忆凝聚为城市的公共温情。

    2025粤港澳大湾区花园大赛期间,中山公园作为深圳首座百年公园,围绕“历史传承与未来发展”主线,通过系列活动深化公园保护与活化实践。通过举办“中山公园保护与发展分享会”,系统梳理百年生态脉络与人文印记。“新质生产力赋能未来公园”智慧运营交流会,吸引来自全国公园协会的300余名政企代表参会,围绕公园智慧园林技术展开研讨。

    3月30日举办的“百年同心,感恩有您”致敬活动,为“匠心园丁”“公园益友”企业等颁发了荣誉证书,表彰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守护公园生态、传承园艺技艺、助力公园建设的贡献。获奖者中,既有在公园一线修剪花木、保卫安全的公园人,也有为公园的建设与发展倾注力量的公益组织和企业,他们的故事成为深圳“千园之城”背后最温暖的注脚。此外,花园大赛同步举办各类活动近20场,形成智慧交流、遗产活化、生态科普多维活动体系,实现公园生态价值向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效转化。

    从国际交流到消费拉动,从智慧服务到零碳实践,2025粤港澳大湾区花园大赛以“百年之约”为纽带,将历史文脉、科技革新与生态愿景熔铸一体。未来,深圳将继续在“千园之城”的生态基底上,书写更多“山海连城”的绿美篇章。

    亮点

    花园大赛结束后,花花草草都去哪里了?22组主题花园超70%构件可拆卸重组利用

    作为深圳市大型活动碳中和试点示范项目,本届花园大赛深入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创新构建“短期参赛+长效转化”的可持续办赛模式。

    全流程贯穿低碳设计、循环使用的思维,花园设计采用竹编、再生砂砖等可回收材料,重点打造的22组主题花园中70%以上的构件可拆卸重组、持续利用,100%乔木可移植至绿地,延续景观观赏价值的同时发挥休憩服务功能,成功塑造了赛时短期社会效益与赛后长期实用功能兼备的可持续花事活动范式。

    活动最终实现碳排放总量4695吨的全抵消,获颁“碳中和证书”,为大湾区绿色发展树立典范。

    采写:南都记者 陈荣梅 摄影:南都记者 霍健斌 冷锋 主办方供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