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国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领导人玛丽娜·勒庞(视觉中国/图)
2025年3月31日,法国极右翼政治领袖玛丽娜·勒庞因涉嫌挪用欧盟公款,被巴黎法院宣判有罪,罪名是将欧盟公款挪用于她的政党“国民联盟”。她被判处4年监禁(其中2年缓刑,2年可在家服刑),罚款10万欧元,并被禁止在五年内参选任何公职。
当天,勒庞出席了这场审判,并坚称自己受到了政治迫害,不会认罪。“今晚,数百万法国人民感到愤慨,愤怒到了难以想象的程度,因为在法国这个人权之国,法官们施行被认为是威权主义政权的做法。”
这一判决无疑将对法国和欧洲的政治走向造成重大影响——意味着这位目前在民调中领先的民粹领袖无缘2027年的法国总统大选。这也将会影响欧洲极右翼运动的未来。
勒庞的出局,也激起了其政治盟友们的强烈反应,他们指责这是一场旨在压制反对派的“政治迫害”。
美国总统特朗普率先在自家社交媒体上力挺勒庞,称这是一场“猎巫行动”,将她的法律困境与自己遭遇的“司法不公”并论。近年来常为极右翼出钱出力的亿万富翁埃隆·马斯克称:当激进左翼无法通过选举获胜时,就会滥用司法来干掉对手,他在其拥有的X平台上煽动道:“释放勒庞!”
比起在国外激起的动荡,法国朝野对这一判决反应冷静。法国总统马克龙强调:法国的司法系统是独立的,必须受到尊重,同时表示法官需要得到保护。总理弗朗索瓦·巴鲁则在国民议会中发表演,呼吁大家无条件支持司法独立。他还回应了特朗普的指责,谴责美国是在“干涉法国内政”。

2011年1月16日,法国图尔,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第十四届大会,玛丽娜·勒庞(右)接替父亲让-马里·勒庞成为新任领导人,让-马里·勒庞被任命为名誉主席(视觉中国/图)
“我吃饭、睡觉都离不开政治”
现年56岁的玛丽娜·勒庞可谓“根正苗红”。她出身政治世家,是法国极右翼政治人物让-马里·勒庞最小的女儿。
让-马里·勒庞,又称老勒庞,在法国几乎就是极右翼的同义词。1972年,他和几名同道共同创立了法国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并担任党魁长达四十多年。他曾五次参选法国总统大选,2002年一度还曾进入第二轮法国总统选举,最终败给右翼共和联盟党的候选人、时任总统希拉克。
老勒庞一生充满争议,他以鲜明的、毫无顾忌的反犹、反移民和亲纳粹言论著称。2025年1月7日他辞世的消息传出,反感他的左翼人士聚集在巴黎的共和广场开香槟庆祝。法国《世界报》则做了相对公允的盖棺定论,称老勒庞是一个“走在时代之前的特朗普”,因为他比特朗普、魏德尔等其他西方政客更早感知到本国劳工阶级和中产阶层在全球化时代的恐惧——外来移民、不安全感和对自身阶层滑落的焦虑,并肆无忌惮地利用了这种情绪。
作为极右翼政治家的女儿,玛丽娜·勒庞和两位姐姐自童年起就生活在紧张的政治氛围之下。从小,她们就因为自家姓氏在学校遭到排挤和孤立。1976年,老勒庞在巴黎的家遭遇炸弹袭击。当时一家人正在睡觉,炸弹在公寓的外墙上炸开了一个洞,但玛丽娜和父母、两个姐姐都幸运地没有受伤。这起爆炸事件被认为是针对老勒庞的政治活动。当时,玛丽娜年仅8岁,早早就感受到政治斗争之残酷。
与此同时,在老父亲耳濡目染的熏陶下,她从小就对政治辞令和政党的运作谙熟于心。她在自传中写道:“父亲把政治病毒遗传给了我,我吃饭、睡觉都离不开政治”。
政治带给小玛丽娜的,除了来自外界的敌意和孤立,还有家庭内部的不和、彼此伤害与报复。
她的母亲是老勒庞第一任妻子皮埃蕾特·拉拉纳。皮埃蕾特是个典型的法兰西美女,当过模特,婚后为老勒庞生下三个女儿。在这段婚姻的早期,她常以夫人身份,陪伴老勒庞进行各种公开的政治活动。
然而随着老勒庞政治立场越发极端,夫妻之间开始有了难以弥合的裂痕。
1984年,皮埃蕾特竟爱上为老勒庞写传记的法国记者让·马西利,随后离家出走。当时,玛丽娜还是一个不满16岁的中学生。她后来回忆说:母亲的出走,留给她“最可怕、最残酷、最令人心碎的痛苦——我的母亲不爱我”。
更痛苦的记忆,是三年后的裸照事件。1987年,老勒庞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自己为何拒绝向分居的妻子支付赡养费。他说:“如果她需要钱,只要干点清扫家务活就行了。”皮埃蕾特随后进行了报复——她接受《花花公子》提议,以半裸女仆装的形象登上该杂志法国版封面,标题为“勒庞夫人赤身裸体做家务”。
“《花花公子》裸照”事件让老勒庞颜面扫地,更让当时19岁的玛丽娜大为震惊。她愤怒宣告说:“今天,在这些照片之后,我们不能再将她视为母亲。这比真正失去她更糟糕,因为母亲本该是秘密花园的一部分,而不是成为一个公共垃圾场。”
皮埃蕾特后来和马西利在一起生活,两人最终分手。晚年时,她因为没有养老金,靠亲友们接济生活。后来,她设法和三个已成年的女儿们逐一取得联系、彼此和解,尤其是和自16岁就再也没相见的玛丽娜。三姐妹为她在巴黎租了一套公寓。在女儿们游说下,老勒庞最终原谅了给他带来丑闻的前妻,把自己名下的一套豪华别墅提供给她居住。皮埃蕾特随后托女儿发表一份新闻稿,说自己对过去关于前夫的言论感到“后悔”。
政治选择也波及手足之情。跟小妹妹一样,老勒庞的长女卡罗琳自年轻时就投身政坛,加入了“国民阵线”,1992年至2004年在法兰西岛议会担任议员。1998年“国民阵线”内部爆发危机,她和丈夫一道追随该党二号人物布鲁诺·梅格雷(Bruno Mégret),加入其新创立的“共和国民运动”党(MNR)。这一叛党行为,造成了她与父亲、妹妹的决裂。
2000年代后期,在母亲皮埃蕾特的调解下,卡罗琳和玛丽娜修复了关系,勒庞家的两位女政治家重新亲密起来。卡罗琳于2016年重新回到“国民阵线”,2021年再次当选为法兰西岛地方议员。
如今,勒庞家族第三代也进入了政坛。老勒庞的外孙女、玛丽娜的外甥女玛丽昂·马雷夏尔-勒庞也加入“国民阵线”,成为年轻一代的政治新星。2012年,年仅23岁的玛丽昂当选为法国国会议员,是法国现代政治史上最年轻的国会议员。
背叛、决裂和报复的戏码,在这个政治家族里更为激烈地继续着。

2022年6月21日,巴黎,法国总统马克龙(右)在爱丽舍宫会见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领导人玛丽娜·勒庞(视觉中国/图)
一场“去妖魔化”的政治弑父
玛丽娜·勒庞有一种流淌在血液里的对政治的热衷和勇猛好斗。
1986年,年仅18岁的玛丽娜正式加入“国民阵线”,一边在巴黎大学攻读法律,一边开始政治生涯。她逐步在党内崭露头角,2003年至2011年担任党的副主席,2007年开始负责老勒庞的总统竞选活动。2011年,她以绝对优势击败党内元老布鲁诺·戈尔尼施,获得“国民阵线”的领导权,接替父亲成为党魁。
接手“国民阵线”后,勒庞开始调整策略,对“国民阵线”党进行了一次全新的品牌重塑。
她试图“漂白”这个老牌极右翼政党,为之披上一件“温和、正常”的外衣,以扩大其选民群体,从而让“国民阵线”从一个边缘小党成为“面向所有法国大众的主流政党”。她称之为“去妖魔化”。
这包括对政策的改革和人事变更,远离其父数十年来鼓吹的各种政治极端主义,放弃反犹立场,放弃对“二战”或法国殖民战争的提及和权力主张。她还软化了该党在一些社会议题上的立场,包括认为同性伴侣可结为民事伴侣关系、接受现行的堕胎法,并从她的政纲里去掉了恢复死刑的诉求。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勒庞声称:她的策略并非改变“国民阵线”的纲领,而是展示它的“真实面目”,她指责是媒体和政治对手传播了对“国民阵线”“不公平、错误和讽刺性的”形象。她还拒绝被贴上“极右翼”的标签——“我不认为我们提出的议题是极端,无论主题到底是什么。”
这把“新政”之火最终烧到了根子上。2015年,已退居二线的老勒庞不甘寂寞,继续在媒体上重弹各种反犹和种族歧视的老调,说纳粹党在毒气室中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大屠杀,只是“二战史上一个小细节”。这很大程度上毁掉了玛丽娜·勒庞的努力。
最终,玛丽娜·勒庞痛下决心要大义灭亲。她在党内启动投票,把自己的父亲、该党缔造者开除出党。父女自此决裂,老勒庞随后多次发起法律诉讼,先是为了保住“名誉主席”的名号,后来又向女儿和“国民阵线”追讨所谓钱款,甚至公开要求收回女儿姓勒庞的权利。
2017年,“国民阵线”经历了又一次内部震荡后,玛丽娜·勒庞着手整理党务,进一步肃清老勒庞的影响力,将该党更名为“国民联盟”。由此,该党完全进入“小勒庞时代”。
事实证明,这场政治意义上的“弑父”成果卓越。到2013年,一项民调显示:半数左右法国人对“国民阵线”的看法发生了质的变化,不再视其为极端政治势力,而是“跟其他党派一样的普通政党”;而认为该党“是法国民主制度的威胁”的人,也从20世纪90年代超过70%的比例骤减到47%。此外,法国主流媒体对玛丽娜·勒庞的关注度也逐步提升。她开始频频亮相于各大媒体,为自己和“国民阵线”进行辩护,借机宣传造势。甚至有知名媒体人宣称,“国民阵线”是左翼政党。
2014年,美国《外交政策》将勒庞列入该年度“100位全球思想家名单”,肯定她在“重塑政党形象”上的作为。
随着欧洲内部移民危机的加剧,以及法国频频发生伊斯兰极端分子恐怖袭击事件,勒庞领导下的“国民阵线”抓住反移民、鼓吹“法国优先”等当下议题,稳步扩大了自己的选民基础。
如今,“国民阵线”的支持者呈现出年轻化以及职业和社会阶层多元化的趋势。这主要源于法国经济的不景气,青年失业率高达两位数,这使得越来越多不关心历史的年轻人成为勒庞的粉丝。在经济危机冲击下,一些中小城市的中产者、乡村地区的公务人员等群体因生活质量下降、社会等级下滑,也加入了“国民阵线”的阵营。
2014年,“国民阵线”连续取得两大历史性胜利——3月份,先在法国地方大选中拿下11个市镇,击败执政的法国左翼“社会党”;5月,又在欧洲议会选举中获得25%的选票和24个议席,远超法国的两大主流政党。
一年后,勒庞宣布成立泛欧洲的极右翼政党联盟——“国家与自由欧洲”。这是一个由法国的“国民阵线”、奥地利的自由党、意大利北方联盟、荷兰自由党、波兰新右翼大会等组成的议会党团。
勒庞带领“国民阵线”获得的成功,也让她成为欧洲其他极右翼政党效法的一个典范,如德国的政治明星、“另类选择党”女党魁爱丽丝·魏德尔也以她为榜样。正如一位法国历史学家所说:他们视她为指南针,让他们在保持自身地方特色的同时,可以有所遵循。
《时代》周刊两度将勒庞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百人”之一。2016年,Politico网站将她列为第二位“最具影响力的欧洲议会议员”,仅次于时任欧洲议会主席马丁·舒尔茨(Martin Schulz)。2024年1月,根据《费加罗》杂志的民调数据,勒庞第一次成为法国最受欢迎的政治家。
一切看起来,她和她的“国民联盟党”进一步崛起已经势不可挡。
勒庞共三次参与竞选法国总统。2012年,她在总统大选的第一轮得票17.9%,排名第三;2017年,她顺利杀进第二轮选举,得票33.9%,输给了来自中间派的埃马纽埃尔·马克龙;2022年,她再次进入大选第二轮投票,得票率已提升至41.4%。虽然最终仍不敌老对手、现任总统马克龙,但她的影响力毫无疑问在稳步增长。
马克龙两任十年总统任期将满,无法在2027年参选,而左翼和传统中、右翼政党目前仍未推出具有足够竞争优势的候选人。如果对现实不满的法国选民想有一些新的可能性,勒庞将是他们唯一“真正的选择”。
事实上,她也在为坐上总统宝座做着精心的准备,近两年来一直谨言慎行,试图让自己看起来像个总统的样子。在她号令之下,“国民联盟”的88名国会议员也小心行事,避免口爆过于极端的言论。

2017年3月24日,莫斯科,法国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领导人玛丽娜·勒庞(左)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晤(视觉中国/图)
欧洲的焦虑症
2024年,法国政坛发生了第五共和国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动荡:一年内,四届政府如走马灯般更换。到2025年1月16日,新任总理贝鲁再度面对国会里极左派发动的不信任案,尽管最终顺利过关,但阴影仍笼罩在巴黎上空。
当特朗普2025年再次上台、欧洲呈现出整体“向右转”的趋势,勒庞和她的“国民联盟”越来越接近法国最高权力的前景,引发了欧洲政治、社会精英们的深深忧虑。
让欧洲深为担忧的一点是,她与俄罗斯之间在政治、金钱上的勾连。
勒庞的亲俄立场可追溯至其早年政治生涯,她曾多次公开表达对普京的欣赏和支持,批评欧盟对俄的“妖魔化”,并强调双方在反同性婚姻、叙利亚等议题上的共同价值观。她还多次访问俄罗斯,在克里米亚等问题上对俄罗斯表达了支持,直接挑战欧盟共识。2017年,她在竞选法国总统期间,前往莫斯科与普京会面,这被舆论普遍认为是想要获取普京的支持。
除了“共同捍卫”的保守主义价值观,勒庞及其政党面临的最大质疑是“通俄”。作为一个边缘小党,“国民阵线”长期受困于资金问题。2014年该党从莫斯科一家银行借贷了900万欧元;2016年2月,该党又向俄罗斯请求获得另一笔贷款,金额达2700万欧元。外界因而抨击她是俄罗斯所扶持的代理人,一旦手握权力就会出卖法国和欧洲的利益。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勒庞开始转变态度,与普京保持距离。她谴责了这场发生在“欧盟门口的战争”,但仍保留了对俄罗斯的潜在友好态度,声称如果战争结束,俄罗斯可以再次成为盟友。她支持欧盟对俄的经济制裁,但又反对其中的能源制裁,认为这会给法国民众带来痛苦。
2025年,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后,着手主导俄乌停战和谈,其间对乌克兰展开“极限施压”、以逼迫乌对俄做出重大领土让步,手段包括突然叫停对乌军援和军事情报分享,造成乌军重大伤亡。勒庞随后批评特朗普,称这一举动是“残酷无情的”。
此外,勒庞一直持反欧盟的民族主义立场。她主张法国脱离欧元区、进行贸易保护,与欧盟就各项条约重新谈判,如果不满意,法国将退出欧盟。2022年竞选时,她声称如果自己当选,会让法国退出北约。
事实上,勒庞迄今为止抛出的几乎所有经济计划,以及她的大部分社会和移民政策,都是违反欧盟现行法律的,这包括:通过宪法,在就业、福利和住房方面实施歧视外国居民的政策,为法国农民提供额外的补贴,在所有公开采购中优先考虑法国企业;在法国与比利时、卢森堡、意大利、西班牙接壤的边界重新实施边境检查。勒庞还表示,她将扣留法国对欧盟预算的财政贡献。这将引发来自欧盟和法国国内的一系列法律诉讼和经济报复,给欧盟带来一场历史性的危机。
特朗普在卷土重来后的短短两个月里,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对欧洲盟友进行全面施压甚至霸凌。在此背景下,如果勒庞在2027年大选获胜,法国就此走上一条反欧盟的、孤立主义的道路,这颗“欧洲心脏”将给欧洲内部带来更多的分裂、动荡与混乱。在最坏的情况下,法国可能会退出欧盟、北约、七国集团,甚至放弃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身份。

2025年4月6日,巴黎,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议会党团主席玛丽娜·勒庞(左)和“国民联盟”主席乔丹·巴尔德拉在集会上向支持者挥手致意(视觉中国/图)
玛丽娜的抉择
2025年3月,一纸“五年禁止参选公职”的法院禁令,让勒庞夺取法国领导权的美梦遭遇重大挫折。
玛丽娜·勒庞及其“国民阵线”非法挪用欧盟公款的消息,最早在2016年就有传出。简单地说,就是在账目上作假、虚增该党欧洲议会议员所雇助理的人头数,用欧盟公款报销,实际用于支付该党干部的工资,类似吃“空饷”。
2023年12月,勒庞被正式提起诉讼,一同列入被告名单的,还有她的父亲老勒庞在内的27人。2024年3月,该案进入法院审理流程,同年9月至11月举行庭审,已95岁高龄的老勒庞被法院准许免于出庭。
2025年3月底,巴黎法院作出判决,裁定勒庞和该党8名欧洲议会议员、12名助理挪用欧盟公款罪名成立。勒庞本人被判处四年监禁,其中两年缓刑,处以10万欧元罚款。
对勒庞最重、最具杀伤力的惩罚,是禁止她五年内参选公职。
当天,勒庞及其盟友称法院判决是民主丑闻,暗示她不会接受这一判决。“今晚,数百万法国人民感到愤慨,愤怒到了难以想象的程度,因为法国这个人权之国,法官们实施了被认为是威权政权保留的做法。”
这一回,她将面临一个两难抉择:是选择一路上诉,希冀赶在2027年总统大选来临前推翻法院判决,从而对总统宝座发起最后冲刺;还是转而推出一名新候选人代表“国民联盟”为大选而战。
目前,最有可能的替代人选是她的副手兼门徒——年仅29岁的“国民联盟”主席乔丹·巴尔德拉(Jordan Bardella)。事实上,这个野心写在脸上的“95后”刚刚加入了勒庞家族——他新近娶了老勒庞的外孙女诺尔文·奥利维尔,她是玛丽娜长姐的女儿。
巴尔德拉的另一身份,是在社交媒体上拥有170万粉丝的超级“政治网红”。眼下,他正在网上发起支持勒庞的声援活动。
在公开场合,勒庞目前没有流露出会退出的打算,法院宣判日的当晚,她气冲冲地宣布——“我很好斗,我不会让自己被淘汰的。”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徐琳玲
责编 李屾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