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深耕电缆行业三十余载 向“新”逐“绿”的“白大褂”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08:41:00    
  • 原标题:王子纯深耕电缆行业三十余载,带领团队取得多项突破性技术成果——(引题)

    向“新”逐“绿”的“白大褂”(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通讯员 潘茂涛 李仙

    创新工作室的成果展台上,琳琅满目的电缆样品整齐排列,一旁站立的江苏省劳动模范王子纯身着白大褂,如数家珍地介绍着这些产品。

    从风华正茂到两鬓斑白,从农民创业者到草根发明家,这一身白大褂,江苏东强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王子纯已经穿了三十余载。

    他主持研发的高性能铁路数字信号电缆,为我国青藏铁路和高速铁路建设作出了贡献,他自己也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江苏制造技术创新领军人才等荣誉。

    “四顾茅庐”广聚科创人才

    创业之初,王子纯便意识到人才是自主创新的关键。

    东强公司创建于1985年。建厂初期,深陷无资金、无人才、无技术、无市场的“四无”危机,发展举步维艰。1988年10月,王子纯临危受命,担任厂长。“广泛集聚人才,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才能找到出路。”为此,他南下北上、选聘英才。

    资深电缆专家孟鑫华是东强公司的第一位技术顾问。彼时,孟老刚从江苏省邮电管理局退休,王子纯用“四顾茅庐”的真诚打动了对方。此后,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东强公司开发研制出了HYA600对通信电缆,逐步打开市场。

    如今,王子纯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和技术人才的引育留用。

    公司在全市率先建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工程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投资培育科技人才;与上海交大、上海电缆研究所、哈尔滨理工大学等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联合体”,将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有机融合;建设专家楼,投入2000万元兴建东强人才公寓和东强功臣楼,对为企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技术人才给予重奖,不断提升科研人才福利待遇。

    科技创新没有终点

    “东强起步于科技创新,成长于科技创新,未来发展还是依靠科技创新。”王子纯始终聚焦国际数据电缆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先后主持开发HYA市话通信电缆、高速轨道数字信号电缆、高端数据电缆等200多项新产品、1000多个规格型号品种。

    2003年,王子纯踏上了研发高性能铁路信号电缆的征程。

    确定研发路径后,他全身心扑在了试制现场。为攻克数据电缆性能不稳、传输频率低的技术难题,他食无味、睡不香,经过60多个昼夜、100多次对比试验,最终通过调整两组线对绞合节距的误差,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

    当年7月,高性能内屏蔽铁路数字信号电缆研发成功,助力我国高性能数据电缆生产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他也因此参加了通信电缆国家标准的制定。

    在科技创新这一没有终点的马拉松赛场,王子纯一直没有停下脚步。

    2012年,他带领团队研发出铝合金特种线缆及高强度和中强度铝合金节能架空导线。2013年初,公司投入1.5亿元“上新”铝合金特种电缆项目,目前已研发出三大系列、30多个新产品。

    近年来,在王子纯带领下,东强公司持续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激发人才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截至目前,公司拥有国家授权专利256件,先后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江苏省政府质量奖、江苏省专利金奖等奖项。

    向“新”发力 逐“绿”而行

    大空间、高开窗、低噪音,这是走进东强厂区生产车间的第一印象。

    车间内部使用现代化设计,通过设计采光带、拉长钢窗增加采光,减少能耗。同时,车间内1400多盏照明灯全部换为LED灯具,实现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目标。这也是王子纯带领企业向“新”而行,以绿色制造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近年来,东强公司超前谋划,打造绿色厂区:投资230万元,将76台高能耗交流异步电机更换为直流变频调速电机,每年可节约用电65万度、减排二氧化碳约64万千克;投资30万元引进电蒸汽炉,每年可减少用煤约900吨、实现二氧化碳减排2300多吨;创新生产工艺,应用环保型材料,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约15万千克……2022年,公司6MW光伏电站建成,年产清洁能源700万度、减排二氧化碳5000吨。同年,东强公司被认定为“江苏省绿色工厂”,2023年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

    王子纯还积极推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公司与永丰村结对共建,为该村安装太阳能路灯。近年来,公司积极参与改善民生,支持抗震救灾、疫情防控、扶贫助困,累计捐助资金超2000万元。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