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些地方,本来就不该出现在参观区。
7月23号那天,六个二十岁上下的大学生,穿着和日常实训差不多的衣服,站在矿厂的浮选车间里看流程。
下一秒,格栅板脱落。
七个人瞬间跌落进那个三到四米深的泥浆槽。
四位、五位、六位学生,没能再站起来。

这不叫参观,
这叫人间蒸发。
绝望坠落:他们连挣扎都来不及
矿浆是什么?
不是水,是密度为水一倍半、打着旋儿吞噬生命的泥沼。
你掉进去的第一口呼吸,就是有毒的。
矿浆像是泥石流一样紧紧裹住你,
肺被一点点灌满,口鼻粘满泡沫矿渣,
人很快窒息,没力气再挣扎。

而在槽底,
还有个隐蔽却更恐怖的“杀手”——旋转叶轮。

每分钟上千次的搅拌,
如果人被吸进去……
已经没法再想象后果。

格栅板松了不是意外,而是懒政的开始
根据相关信息透露
格栅板原设计寿命5年,使用了13年。

2023年,有人已经指出这里“承载力不足”,
但企业说:“我们换了。”

没人知道他们只换了块板,没换螺丝,
更没人知道他们是把表格改了改,就当成整改了。
2024年2月的企业工作简报上写着:
“完成格栅板更换,全年实现零事故。”
嘴上的“没问题”,终究害了人。
而早在事故前13天,企业刚开过“安全生产会议”,

会上讲安全讲得头头是道,
但直到最后一刻,也没人拉一条警戒线、设一张防护网。

参观学习?他们连名字都没写进安全协议里
你听说过学校组织学生去“高危甲级防爆区”参观学习吗?
我也没听说过。

更让人后背发凉的是:
据学生反映,这次参观队伍中足足有7个人挤在一块格栅板上,
人数远超该区域承受能力,
但不仅没人劝阻,还带过去拍照打卡。


校方有没有认真查安全?
《高等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里写得很清楚:
“组织外出实习、参观,必须实地考察安全条件。”
但现实是:这些学生没接受系统培训,
只有2小时的理论安全课,实操环节没有安排,
带队老师甚至入职才两年,没任何应急管理经验。

因为“参观”比“实习”轻松?万万不能当成儿戏啊!
不要再让参观变成“意外现场”
这是一次教训,但太残忍。
这次事件让我们看到:
企业在形式主义中糊弄安全
学校在管理中忽视流程风险





而孩子们
只是站在那里。
他们没干什么危险操作,
甚至可能连“自救”的念头都来不及冒出来。
关于责任
企业必须负主要责任,毋庸置疑。
重大责任事故罪、安全生产违法、虚假整改记录,
一个都逃不掉。

但学校的组织缺失、带队失职,
也应该被严肃追责。
不是“放在心里对不起”,要“写在行动上负责”。

真相还没出来,但结果已经太痛了
自治区正在提级调查,三个企业责任人已被刑拘。
通报只是开始,追责才是重点。
但家属说:现在只要真相!

因为他们怕:
真相一旦被金钱纸遮住,
接下来的,还会是一个个“被压下去”的事故。
别再让制度失灵的地方,用一条条年轻生命去补!
作者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
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