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候鸟日。环境好不好鸟儿用翅膀来投票。在信阳罗山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鸟经济”不断升温,60岁以上的“银发一族”成为观鸟主力军。
地处大别山脉的河南信阳罗山县,有着朱鹮第二故乡的“美誉”,从2008年17只朱鹮引进董寨,到如今种群规模已经发展到500多只,足迹更是延伸到周边县区。而每年的4、5月份,都是信阳罗山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热闹的时候。
观鸟爱好者 邱陆明:我从香港过来的,差不多每年都过来吧,过来这边拍鸟,他那个地方鸟比较多,还有一些比较特别,董寨环境、空气很好,还有氧分很高,走走这个山路,挺好的。
邱陆明说,今年,香港到信阳实现了高铁直达,越来越便捷的交通让他和鸟友们都倍感轻松。在邱陆明的影响下,他的爱人塔娜也成了董寨的常客。聊起近些年在董寨拍摄的作品,两人话语间流露出满满的兴奋。
观鸟爱好者 塔娜:我给你看一幅是我去年3月份的作品,平时不是繁殖羽的时候,它没有这个绿色,有繁殖羽,绿色很漂亮的,它在捉泥鳅,这个是白鹭。很有成就感,特别开心,就是享受这个过程,就很多通过我的这个照片,会问到我们在哪里拍呀,我们都会宣传的。
围绕观鸟经济,当地搭建了“鸟塘”69处,服务鸟友的住宿餐饮酒店有60家,每年接待观鸟人员3万人次,其中银发群体占总人数的80%。
观鸟爱好者 唐锁成:很美啊,这个地方是梦寐以求,大别山革命老区,又是鸟类集中地,全国的鸟类有一半基本都在这了,所以我们早就想来,吃饭住宿都挺好,不虚此行。
观鸟爱好者 王连弟:79岁了,上山有点喘粗气,跑上去的。值得,累也值得。
为了扶持壮大观鸟这一新兴产业,董寨还打造了18公里的生态观鸟步道,将董寨境内的60多个观鸟点串连成线,“银发一族”不费力气,散步式的就能到达各个观鸟点。
信阳罗山董寨高勇拍鸟基地民宿 负责人 高勇:吃饭是每人70,分早中晚,早餐10块,中午和晚餐各30。
这个季节,是高勇最忙碌的时候,每天他都要接到几十个全国各地鸟友的问询电话。
信阳罗山董寨高勇拍鸟基地民宿 负责人 高勇:我们观鸟民宿从2017年建成投用以来,到现在已经累计接待了大约16万人次,最大年纪的观鸟客有87岁了。他们来自全国各地,还有荷兰、芬兰、马兰西亚、泰国等多个国家的观鸟爱好者。
信阳毛竹园观鸟点 负责人 郭明鹏:通过这么多年我们的积累,针对这些中老年人,比如说上山,到鸟塘,有一些身体素质差一点的,我们会提供一些背包服务,结合这些底下的村民,也给他们创造一些收入。
目前,董寨有鸟导27人,围绕食、住、行、游、购、娱的从业人员200多人,年创造经济价值500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