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十年磨一“证”:浙江绍兴越城不动产登记改革的创新之旅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9 11:12:00    
  •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魏盼 通讯员 李银晗

    在绍兴越城这片充满创新活力的土地上,不动产登记改革正在逐步优化政务服务的生态格局。从曾经的“多头跑”到如今的“一窗办”,从“纸质证”到“电子照”,从“本地办”到“跨省通”,这场始于“一本证”的破茧成蝶,不仅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更折射浙江数字化改革撬动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作为全国不动产统一登记改革的先行者,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以“刀刃向内”的改革魄力和“走在前”的担当精神,用十年光阴书写了一张“为民服务”的精彩答卷。

    创新模式:“四个一”改革“见实效”

    2018年5月,面对群众“办证难、流程繁”痛点,越城区率先破题,构建“一套材料、一个系统、一窗受理、一小时办结”的“四个一”模式:整合部门材料形成标准化清单,打通数据壁垒搭建“一网通办”平台,整合3部门8窗口为综合服务窗口,通过流程再造将5个工作日压缩至1小时。

    越城区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

    “四个一”模式的推行,是越城区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在政务服务领域的一次重大创新。通过标准化材料清单的建立,群众只需提交一套材料即可完成办理,避免以往因材料复杂而导致的反复跑腿问题;“一网通办”平台的搭建,实现部门间信息的互联互通,提高办事效率;综合性服务窗口的打造,让群众在一个窗口就能完成所有流程,真正实现“一站式”服务;而办理时限的大幅压缩,则让群众和企业能够更快地完成不动产登记,降低时间成本。模式推行以来,累计办理业务超116.1万件,群众满意度99.99%,成为全国改革可复制样本。

    数字赋能:服务链升级“零跑腿”

    2019年9月,乘“互联网+政务”东风,越城区联合金融机构开展不动产抵押登记“不见面”服务试点工作,以数字化改革推动政务服务模式创新升级。

    传统不动产抵押登记业务办理

    传统不动产抵押登记业务存在流程繁琐、群众和企业需多次往返银行与登记机构等问题。为解决这些痛点,越城区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依托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搭建“银行提交-数据传输-实时审核”全流程线上平台:群众在银行提交材料,信息实时推送登记系统,经审核校验后电子证照同步至银行。同时,借助信息化手段强化风险防控,保障业务办理的安全性与准确性。改革后,抵押登记“不见面”办理率达71%,年均为企业节约时间超10.3万小时。

    跨域协同:长三角共绘“便民图”

    2024年7月,越城区紧扣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依托“一网通办”虚拟窗口,办结绍兴首例不动产“跨省通办”业务。从身份信息核对到办件材料认证,不到1小时完成全流程办理,彻底打破地域空间限制,让异地办事更加便捷高效。

    长期以来,不动产登记业务的地域限制给跨区域办事的群众和企业带来诸多不便。为打破这一瓶颈,越城区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通过构建标准化跨区域业务协同机制,打通数据共享通道,依托长三角“一网通办”平台实现不动产登记业务的异地受理、远程审核与全程网办。

    自“跨省通办”业务落地实施以来,越城区已累计办理相关业务7023笔,惠及15103人次。该创新举措不仅显著提升群众和企业异地办事便利度,更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实现“异地受理、远程审核、就近取证”,为跨区域人才流动、产业协同、投资创业等经济社会活动提供坚实政务服务支撑。

    十年砥砺奋进,越城区不动产登记服务始终以“为民服务”为圆心,以“居民所需”为半径,把每一次登记都画成一道贴近民心的弧线——从“四个一”服务模式的创新落笔,到“不见面”服务的便捷延伸,再到“跨省通办”的突破闭合,53万本不动产权证叠成圆弧的厚度,近120万次服务汇成圆弧的长度。

    正如越城区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负责人所言:“圆弧没有终点,只有不断拓展的轨迹。我们将持续探索智慧登记新场景,推动服务从‘有没有’向‘好不好’升级,让这条为民之弧在浙江‘重要窗口’建设中增添更多‘越城亮色’。”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