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茶饮品牌沪上阿姨正式登陆港交所 开盘大涨68%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8 10:38:00    
  • 北京时间5月8日,新茶饮品牌沪上阿姨今日正式登陆港交所,开盘报190.6港元,较113.12港元的发行价大涨68%,市值达到195.23亿港元。

    截至周四美股收盘,霸王茶姬市值为63.51亿美元(约合493亿港元),蜜雪冰城市值为1895亿港元。

    2025年5月,沪上阿姨正式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以“中国五谷茶饮第一股”的身份敲响资本市场大门。这场迟到两年的资本之旅,不仅为这家诞生于上海弄堂的茶饮品牌加冕,更标志着新茶饮行业“下沉市场之王”的崛起路径获得资本市场认可。从2013年的单店试水到如今近万家门店的全国布局,沪上阿姨的上市故事,是一部关于产品创新、模式迭代与资本博弈的商业启示录。

    1、弄堂里的万店传奇

    2013年,沪上阿姨创始人单卫钧在上海南京东路开出首家门店,以“现煮五谷+鲜奶茶”的差异化定位切入市场。不同于当时主流的奶精茶、水果茶,沪上阿姨创新性地将红豆、薏米、血糯米等传统五谷食材融入茶饮,推出血糯米奶茶、谷谷金砖等爆款产品,精准捕捉了消费者对健康化、差异化饮品的需求。这种“东方养生+现制茶饮”的组合,在同质化严重的市场中迅速撕开缺口,首店日均销量突破800杯,复购率高达45%,为品牌发展奠定了差异化产品基因。

    2015年,沪上阿姨开启加盟模式,凭借低门槛、高支持策略加速全国布局。不同于蜜雪冰城的极致低价和霸王茶姬的高端路线,沪上阿姨选择7-22元的中价带,聚焦三线及以下城市的性价比刚需市场。截至2019年底,门店数量突破2000家,覆盖全国20个省份,其中下沉市场门店占比达68%。2020年口罩期间,逆势推出“小店型”策略,将单店面积压缩至20-30㎡,含设备加盟费降至15万元,进一步降低加盟门槛,当年新增门店1800家,创下行业逆势增长纪录。

    时间来到2023年,这一年是沪上阿姨的品牌升维年,当年推出子品牌“沪咖”试水咖啡市场,以13-23元价格带切入瑞幸与库迪之间的空白地带;升级“轻享版”为“茶瀑布”,主打2-12元低价产品,专攻乡镇市场;在上海、南京等核心城市打造“国潮旗舰店”,融入江南园林元素与智能点单系统,实现“高端形象+下沉渗透”的双线布局。截至2024年底,沪上阿姨全球门店数量达9176家,其中大陆门店9152家,覆盖300余个城市,海外首店在越南胡志明市开业,正式启动东南亚市场扩张。

    2、规模与效率的增长逻辑

    招股书显示,沪上阿姨的财务表现呈现“规模扩张与利润波动”并存的特征。

    2021-2023年,公司营收从16.4亿元增至33.48亿元,复合增长率达43.5%;净利润从8339.9万元增至3.88亿元,毛利率从21.8%提升至30.4%,展现出强大的规模效应。

    其核心盈利逻辑在于“供应链自供+加盟模式”的双重驱动:通过自建4大原料加工厂、12个区域仓储中心,实现70%核心原料自主供应,柠檬、五谷等原料采购成本较行业平均低18%;99.7%的门店为加盟店,加盟费、设备费及原料销售构成主要收入来源,2023年来自加盟商的收入占比达89.3%,显著降低直营模式的重资产压力。

    然而,2024年数据释放出增长压力信号:营收32.85亿元,同比下滑1.9%;净利润3.29亿元,同比下降15.2%;平均单店GMV从2023年的156万元降至137万元,下滑12.1%。

    这背后是行业整体增速放缓与竞争加剧的双重影响,2024年新茶饮市场规模增速降至12%,蜜雪冰城、古茗等品牌通过低价策略挤压中价市场,喜茶、奈雪降价推出9元产品线,直接冲击沪上阿姨的核心客群。与此同时,加盟模式的弊端开始显现:2023年闭店率达7.7%,部分加盟商因原材料价格上涨、区域竞争激烈导致盈利困难,黑猫投诉平台相关投诉超5000条,集中在原料配送不及时、产品培训不到位等问题。

    3、差异化竞争下的三重壁垒

    从产品创新层面来看,沪上阿姨的产品矩阵始终围绕“健康化+本土化”展开。核心产品线分为三大系列:以血糯米、红豆为代表的“五谷养生系列”,客单价15-22元,复购率达35%;以杨枝甘露、芝士桃桃为代表的鲜果茶系列,客单价12-18元,占夏季营收40%;以茶瀑布为主的低价引流产品,客单价5-10元,承担门店流量入口功能。2021-2024年,公司月均推出超100款新品,2024年冬季推出的胶原红枣奶茶、山药茯苓茶等中式养生产品,首月销量突破1200万杯,印证了消费者对药食同源概念的认可。这种“经典款稳基本盘+季节款造热点+低价款引流量”的策略,使其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市场中保持差异化竞争力。

    从模式创新层面来看,沪上阿姨下沉的精准渗透,在门店选址上,沪上阿姨开创“三高三低”原则:高人流、高性价比需求、高品牌认知度、低租金、低面积、低加盟费。这种策略使其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门店存活率达89%,显著高于行业平均75%的水平。2024年,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的收入占比达48.2%,超过新一线及二线城市总和,成为名副其实的“下沉市场之王”。此外,通过“区域代理+直营督导”模式,沪上阿姨将全国划分为18个大区,每个大区配备15-20人的运营团队,实现对加盟商的“72小时响应服务”,门店运营标准化率达92%。

    从供应链全链路管控层面来看,沪上阿姨的供应链优势体现在三个方面:上游建立20万亩五谷种植基地,与云南普洱、广西柠檬等产区签订直采协议,核心原料自给率达70%;中游建设4大中央工厂,具备年加工30万吨五谷、15万吨鲜果的能力,自主研发的“低温慢煮设备”将五谷煮制时间缩短至20分钟,效率提升40%;下游布局12个区域仓储中心、8个生鲜冷仓和16个前置仓,实现“省会城市每日配送、地级市隔日达、县级市三日达”,食材损耗率控制在1.2%,低于行业3%的平均水平。2024年,公司供应链相关成本占比降至68%,较2021年下降9个百分点,规模效应显著。

    4、加冕上市后的三重挑战

    沪上阿姨加盟模式下的“规模悖论”正在反噬,快速扩张带来的管理压力正在显现。截至2024年底,沪上阿姨加盟商数量达8900家,较2021年增长140%,但单店盈利水平分化严重:一二线城市优质商圈门店月均营收超50万元,而部分县级市门店月均营收不足10万元,毛利率低于25%。加盟商对原料价格偏高、区域保护不足的投诉持续增加,2024年Q4加盟商续签率降至82%,低于2023年的89%。如何在保持扩张速度的同时提升单店质量,成为沪上阿姨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其致胜法宝中价市场也正在“腹背受敌”,在7-22元价格带,沪上阿姨面临上下两端的挤压:下端蜜雪冰城、甜啦啦以5-10元低价产品收割价格敏感型消费者,2024年蜜雪冰城下沉市场门店超2.6万家,是沪上阿姨的2.8倍;上端霸王茶姬、古茗通过“原叶茶+国潮体验”提升客单价至20-30元,2024年古茗新开门店中25%为“旗舰店”,客单价提升15%。沪上阿姨的“中间地带”定位面临“高不成低不就”的风险,2024年核心产品复购率下滑至32%,显示消费者忠诚度正在松动。

    另外在品牌出海的时代浪潮下,沪上阿姨还面临全球化的“水土考验”,招股书显示,沪上阿姨计划将20%的募资用于海外扩张,2025年目标在东南亚开设300家门店。但海外市场面临多重挑战:在越南、印尼等市场,当地消费者偏好“高甜度+椰奶基底”饮品,沪上阿姨的“低糖五谷茶”需要针对性调整;供应链本地化难度大,东南亚热带水果采购成本较国内高25%,且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薄弱,食材损耗率可能上升至5%以上;品牌认知度为零,需投入大量营销费用建立心智,而霸王茶姬、蜜雪冰城已率先布局,形成先发优势。

    5、新茶饮资本叙事的下半场

    近年来,新茶饮行业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资本狂欢。2023年至2025年间,蜜雪冰城、古茗、霸王茶姬等头部品牌相继登陆港股和美股,形成了一道独特的资本市场风景线。2025年3月,蜜雪冰城以202.5港元/股的发行价在港交所上市,首日市值突破千亿港元,成为港股新茶饮“市值一哥”;2025年2月,古茗通过港交所聆讯,上市后股价飙升,市值一度突破580亿港元;2025年4月,霸王茶姬登陆纳斯达克,成为首家在美上市的中国茶饮企业,开盘即大涨15.86%。这一系列密集的上市动作,标志着新茶饮行业正式进入资本化加速阶段。

    这一现象的背后,是行业增速放缓与资本逻辑的双重驱动。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新茶饮市场规模增速从2023年的44.3%下滑至2025年的12.4%,行业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博弈。与此同时,一级市场融资环境遇冷,资金向科技型企业聚集,新茶饮企业不得不转向IPO寻求融资。上市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扩张资金,更成为提升品牌形象、增强加盟商信心的关键手段。

    从黄浦江畔的一杯五谷奶茶,到维多利亚港的资本新贵,沪上阿姨的上市之路,是中国新茶饮行业十年狂飙的缩影。当行业从“跑马圈地”转向“精耕细作”,这家带着“东方养生”基因的茶饮品牌,能否在资本助力下将“五谷茶饮”的中国故事讲给全球消费者,或许是其上市背后更宏大的命题。正如创始人单卫钧在上市致辞中所说:“我们卖的不仅是一杯奶茶,更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现代化表达。”在茶饮全球化的浪潮中,沪上阿姨的征程,才刚刚开始。(来源:零售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