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山东省核工业二七三地质大队——躬耕胶东大地,助力烟台高质量发展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4:43:00    
  • 春和景明,万物复苏,又是一年好时节。在烟台黄渤海新区石岚村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程项目工地、在栖霞市毛家地区金矿普查项目现场、在栖霞市柳连河地区钼矿调查评价一线……在烟台的许多地方,有一群“大地诗人”正以锤镐为笔、汗水为墨,躬耕胶东大地,再写山河新篇。他们来自省属驻烟事业单位山东省核工业二七三地质大队。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近年来,山东省核工业二七三地质大队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将全面融入烟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为关键任务,大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深度扎根烟台,全方位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建设,为烟台向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迈进贡献坚实的地质力量。

    保障能源资源安全

    地质使命绘就初心画卷

    踏遍群山,为国找矿。二七三地质大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致力于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让能源资源饭碗端得更牢。

    大队深入研究栖霞—蓬莱地区矿产资源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对老地质资料进行“二次开发”,近年来累计承担栖霞市毛家地区金矿普查等各类矿产勘查项目10余项,已提交小型金矿3处,探获金金属量10余吨。同时,加大多金属及非金属矿产勘查力度,推进栖霞市柳连河地区钼矿调查评价、牟平区郁都矿区陶瓷土(凝灰岩)等项目,完成20余项非金属矿产勘查,提交大中小型矿床10余处,探明非金属矿资源储量超1亿吨,为烟台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固的资源支撑。

    大队始终坚守“核地质”建队使命,开展胶东地区中生代盆地周缘铀矿找矿。实施省内首个铀矿部省协议合作项目,先后完成勘查、科研项目5项,成功提交小型铀矿床1处,实现山东省铀矿勘查新突破,相关科技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承建省地矿局放射性地质重点实验室及铀矿找矿创新团队,开展铀矿成矿机理研究,填补省内铀成矿研究空白,构建起完整的地、物、放射性等综合信息数据资料体系。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在烟台绿色建设中冲锋在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二七三地质大队坚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发挥生态环境治理、地质灾害防治等专业特长,助力烟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建设。

    在生态环境修复领域,二七三地质大队完成20余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修复约15处破损山体,面积达164公顷。创新技术服务模式,为超30家矿山企业打造一站式全链条“矿保姆”服务,助力绿色矿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投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为万华烟台工业园、中广核招远海上光伏等重点项目提供测绘、检验检测等地质技术服务。作为烟台黄渤海新区“多测合一”支撑单位,每年完成测绘项目100余个。

    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二七三地质大队实施了山东省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网建设国债项目。完成福山区、黄渤海新区等6个区市38处地质灾害点勘察及设计,安装230处监测预警设备,构建起完善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显著提升了自然资源部门的监测预警与防治能力,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彰显责任担当

    地质工作助力乡村振兴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地质力量。二七三地质大队植根烟台,围绕旅游地质、生态农业、找水打井等方面,扛起地质人的责任和担当,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开展了栖霞市唐家泊镇旅游地质调查项目,建成地质数字博物馆1处、科普网站1个、地质科普长廊1处,丰富了地方旅游地质资源,打造“地质+旅游+文化”特色地质文化镇(村)。实施栖霞市部分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等项目,对合理利用农田、加强土壤改良和农田整治、促进农业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接驻村第一书记,为缺水地区村庄帮扶定井3孔、打井1眼,解决30余亩农田灌溉用水需求。

    山东省核工业二七三地质大队党委书记、队长戴长国表示,下一步,二七三地质大队将以省地矿局与烟台市战略协议为契机,落实省局和烟台市委、市政府重大部署,在矿产勘查、生态文明建设、城市安全等重点领域主动谋划,提供更多“金点子”“务实策”“创新举”,助力烟台在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中实现率先突破,走在发展前列。

    (李世勇 吴佩键)

    责任编辑:赵成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