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张梦瑶 钱瑶瑶 杨岑
“丹心妙手护生命,白衣赤诚照医魂!”4月7日,重生满月之际,来自湖北嘉鱼的六旬患者李先生送上锦旗,答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洪山院区重症医学科团队。

这位今年大年初一发病、两度转院、两肺几近全白,患有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危重病患,经洪山院区重症医学科团队争分夺秒启动ECMO(体外膜肺氧合,俗称“人工心肺”)治疗,历经37天生死博弈,跨越反复感染、器官功能衰竭等多重险关,最终脱离生命危险,实现气管封堵并下床自主活动,于3月7日出院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中。
大年初一火线集结,打响生命保卫战
乙巳蛇年大年初一下午,当千家万户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中时,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洪山院区重症医学科却迎来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营救”:一名脉搏氧饱和度只有70%、血pH值仅6.9、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高达115mmHg的60岁重症肺炎(俗称“白肺”)合并呼吸衰竭的男性患者,经过县级医院和武汉市级医院两度转诊,被收治入院。
“患者呼吸衰竭进行性加重,生命岌岌可危!必须立即上CRRT(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和ECMO!”重症医学科主任余追教授在评估病情后,迅速指挥开展抢救。部分春节轮休的医护人员,放弃阖家团聚、从四面八方火速返岗。
重症病房里,时间以秒计数:医生在超声引导下精准穿刺血管,护士同步预充管路、监测凝血指标,主任紧盯监护仪调整参数……经历一整夜奋战,ECMO(体外膜肺氧合,俗称“人工心肺”)成功运转,快速纠正了机体缺氧,阻止了多器官功能障碍继续恶化,暂时保住了李先生的生命。
37天“生命拉锯”,团队屡破“感染重围”
ECMO上机仅是生命支持的第一步。治疗期间,医护人员日夜坚守,关注患者ECMO流量、观察穿刺点渗血、血氧饱和度、生命体征等。但治疗之路险象环生,患者陆续遭遇耐药菌感染、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损伤、营养代谢紊乱等重重考验。
洪山重症团队及时邀请呼吸科、心内科、康复科、药学部组成的MDT团队,对患者病情进行讨论分析,24小时动态监测病情,精准调整抗感染方案、循环支持策略及个体化营养干预。
针对反复感染的难题,护士定期在床边翻身拍背吸痰、加强气道护理,团队通过支气管镜精准留取肺泡灌洗液进行病原学检测,快速锁定“元凶”并调整抗生素方案,最终有效控制感染。

从“无声世界”到“重生脚步”,医患共闯康复关
随着病情逐步稳定,李先生成功撤离ECMO,但肺部感染却迁延难愈。在10天抗感染治疗仍然不能脱机的情况下,不得不进行了气管切开。医护人员在床边不断鼓励患者,结合其病情及时邀请康复科协助,通过呼吸训练、床旁肢体功能锻炼及心理疏导,帮助李先生逐步恢复肌力与信心。
肺部感染控制、气管成功封堵后,李先生积极配合康复计划,从床上活动到床旁坐立,每一步都凝聚着医患携手的力量。
眼看着患者逐步下床活动,生活质量日渐提升,家属不禁感慨:“重重难关大家一起闯过。我们和医护团队的感情,胜似亲人。医护团队对患者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给了我们战胜病魔的极大信心。”
据悉,这是该院洪山院区自启用以来,第一例接受ECMO成功救治的患者。首战即告捷,充分彰显该院急危重症救治的强大实力。余追教授感慨,对气管插管、上CRRT和ECMO时机的准确把握,每一班次医医、医护、护护之间的无缝对接,多学科之间的通力协作,都是此次创造生命奇迹的关键。
(图片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提供)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