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冬琼
五一假期,陪母亲回家种植生姜,傍晚时分,已经累瘫的我躺在地里,看着天空思考着人生、价值、初心、使命等关键词,意识流在传统农耕与现代治理间反复跳跃,我脑中突然浮现百年前《觉醒年代》中的画面,李大钊同志在河北农村的麦田里攥着黄土说:“离泥土最近的政党,才能听见大地的呼吸。”新时代新征程,党员干部也应该时常到田间地头走走,在烈日灼烧下叩问初心使命。
俯身劳作解锁初心密码,让信仰扎根乡土。“坐惯办公室的腿会发软,握不紧锄头的手难掌舵。”当某些干部感慨“文山会海消耗激情”时,不妨走进田间地头挥起锄头、播撒种子,到建筑工地捆扎钢筋、搅拌水泥,身体与土地的碰撞中,自然能听见《共产党宣言》穿透时空的回响,自然能坚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信仰。掌心磨出的血泡,往往比办公桌上的茶杯更懂民生温度。只有将信仰扎根大地,努力汲取水分与养分,为人生大树奠定坚实基础,才能在风雨中屹立不倒,才能向着天空尽情舒展枝叶,沐浴阳光雨露。
丈量大地感悟民生刻度,让实干刻进乡土。五一劳动节不仅是假期,更是提醒我们找回“劳动”这个党群关系的本源连接点。从延安大生产运动的纺车,到兰考治理风沙的铁锹;从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账本,到“千万工程”里改造的农家厕所,这些跨越时空的实干印记,反复印证一个真理:离犁头最近的思考最有力量,带露珠的调研最贴民心。党员干部要摒弃打卡式调研、表演式加班,自觉率先甩开膀子、迈开步子,到村里走一走,用脚步丈量民情,从“牢骚话”中听门道,在“吐槽声”中找方向;到一线干一干,把群众“金点子”变为发展“金钥匙”,切实把群众最关心的小事办好、最焦虑的难事办妥、最期盼的好事办实,把共产党人担当实干刻进乡土,刻进骨血。
挥动锄头悟出人生算法,让廉洁守望乡土。锄头起力蓄满,锄头落杂草除。干部规划自身成长路线当如农事,不能放任“风腐野草”生长,需常挥锄头除草,定期铲除“微腐败”滋生土壤。要牢记“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革命传统,在思想上筑牢根基,以泥土的算法、底层的代码,算好人生“七笔账”,做到戒贪止欲、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以典型案例“镜中人”那些算不清的“糊涂账”为鉴,掌握自己的人生算法,干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明白账”。要厘清“亲清”界限,以“新鞋不踩泥”的审慎对待每一次邀约、每一份馈赠,既要杜绝“投桃报李”的利益勾兑,也要警惕“细水长流”的情感投资。要主动构建清爽干净的社交圈,及时清除身边的杂草、害虫,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保持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
历史不会辜负匍匐在地的丈量者,就像岩层终将铭记穿透黑暗的钻头。当党员干部既能用锄头除去田间稗草,也善用“思想锄”剜除贪欲毒苗,方能在新时代的沃野上,收获颗粒饱满的民心庄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