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实施四雁孵化工程 助推乡村人才振兴丨优秀归雁人才杨俊利:追着“椿”光打造富民产业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1 08:49:00    
  • 在临沂客户端讯 阳春三月,走进临沂市沂水县诸葛镇大暖峪村,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香椿树抽发新芽,“椿”意盎然。“清明后即将大量上市,今年又是好年景。”看着枝头色泽红润、密匝的椿芽,沂水县众力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思远生态家庭农场理事长杨俊利满怀期待。

    香椿被称为“树上蔬菜”,素有“开春第一鲜”之称。诸葛大暖峪香椿已有百年历史,这个三面环山的村落,曾因交通闭塞陷入发展困境。“当年村民挑担翻山卖香椿,好产品却卖不出好价格。”2013年,从事建材、餐饮业的杨俊利返乡创业,与大暖峪村党支部携手共建合作社,创办思远生态家庭农场,带领村民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让百年香椿焕发新生。

    为了留住“小时候的味道”,杨俊利团队依托当地特有的古树资源与原生态环境,一方面引进矮化密植技术,开展香椿品种培育,大大提高了香椿的产量和质量;另一方面传承古法腌制工艺,精选谷雨后的百年古树头茬香椿,朵朵手选清洗然后晾干水分,用碘盐腌透,再放入大缸压好腌发酵四五天,直至由红色变为青绿色,吃起来咸鲜脆口、入口无渣,香味浓郁扑鼻。

    “我们既保持诸葛香椿原汁原味的口感,也在科技赋能、品牌打造等方面花心思,满足全国各地消费者的需求,让‘老味道’焕发新活力。”为了推动诸葛香椿“走出去”,杨俊利坚持走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的路子,注册“大暖峪”商标,研发开发香椿酱、即食产品等深加工品类,建成线上线下立体销售网络,促进香椿特色种植、精深加工产业不断提速,年销鲜椿100吨、香椿酱80万瓶,带动种植户户均增收3000元。

    做强特色产业,日子更有奔头。如今,“大暖峪”红香椿已经成为推介沂水的一张“土特产”名片。大暖峪村周边10多个村庄吃上了“香椿”饭,50余户种植户靠种香椿叩开致富门,30多名在外务工的村民返乡成为职业农民,在思远生态家庭农场上班。思远生态家庭农场先后获评“沂水县非遗工坊”“中国质量信用AAA级示范农场”等荣誉称号。杨俊利获评“农民农艺师”职称,被市委农办评为“四雁工程人才——鸿雁重点培育对象”,被市文化和旅游局评为“香椿腌制技艺传承人”。

    “接下来,我们将制定香椿地方标准,持续打造产业品牌,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带动更多的种植户增收致富。”随着四雁孵化工程深入推进,杨俊利正带领乡亲们,一步步将“树上蔬菜”打造成产值超千万元的香椿种植、深加工和销售产业链,为乡村振兴写下生动注脚。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赵泽军 通讯员 龚宜超 刘阳

    编辑:张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