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语录 >

10首古诗,满满的家国情怀,值得品读

  •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13 08:46:54    
  • ① 《杂诗·闻道黄龙戍》

    唐·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赏析:此诗是沈佺期的传世名作,也是一首著名的反战诗。诗人用精巧的构思,从一位闺中少妇的视觉,以及少妇和征人双向思念,通过写闺中怨情揭露了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痛苦,表达了征夫和思妇的心愿过上和平、宁静的生活的心愿,也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关切和同情。

    ②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赏析:杜甫被安史俘至长安,目睹战火后的长安箫条零落的惨状,诗人既痛惜国家蒙难,又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③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赏析:秦淮河淡雅的水边夜色,以及两岸无数的酒家,权贵们要求歌女演奏《玉树后庭花》这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可叹可惋可恨。这一切,触动了诗人的情怀,不禁使诗人产生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

    ④ 《咏田家》

    唐·聂夷中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赏析:此诗是晚唐歌创作中的佳品。诗中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和鲜明对比的表现手法,愤怒地控诉了形形色色的高利贷给唐末农民所带来的深重苦难,表达了诗人对广大农民的深厚同情,历来为诗家统治者所重视。

    ⑤ 《田翁》

    唐·杜荀鹤

    白发星星筋力衰,种田犹自伴孙儿。

    官苗若不平平纳,任是丰年也受饥。

    赏析:白发苍苍的老人,即便身体衰弱得没有一点力气,但依然还要挣扎着一起和儿孙一起下田劳作。官府征收的青苗税不能公平合理,即使是丰收之年他们也要挨饿受饥。诗人对当时沉重的赋税表示了强烈的抗议。

    ⑥ 《雪》

    唐·罗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赏析:雪究竟是瑞兆,还是灾难?不同视觉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此诗虽题为“雪”,却并非咏雪,而是轻描淡写发了一通雪是否瑞兆的议论,实际上表达了诗人对权贵的憎恶、蔑视、愤激之情,以及对贫困百姓的同情、怜悯之心。

    ⑦ 《四怨诗》

    唐·曹邺

    手推呕哑车,朝朝暮暮耕。

    未曾分得谷,空得老农名。

    赏析:农民手推肩磨,朝朝暮暮辛苦耕种,但却得到可怜的一点儿粮食,种田的得不到粮食,空背了一个“老农”的名声。此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劳而无获、不劳而食者的愤恨,以及对现实的思考。

    ⑧ 《病牛》

    宋·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赏析:诗人笔下的病牛,虽然劳苦功高,筋疲力尽,却无人怜惜,但它没有怨天尤人,更未沉沦躺平。联想诗人自身经历,耿耿不忘抗金报国,虽疲惫不堪,但心系社稷,念着众生,这病牛,不正是作者的化身吗?

    ⑨ 《病起书怀》

    宋·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赏析:陆游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淳熙三年(1176),诗人陆游被免职罢官。病中的他,想到自己一生屡遭挫折,壮志难酬,而韶华已逝,病骨难支,难免心生感伤;但他依然对前途仍然充满着希望,认为一个人要盖棺方能论定。“位卑未敢忘忧国”一句,也成为后世忧国忧民的寒素之士的励志名言。

    ⑩ 《咏煤炭》

    明·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 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 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 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 不辞辛苦出山林。

    赏析:于谦一生忧国忧民,以兴国为己任,但始终不被统治者理解。作者以煤炭自喻表达志向,说自己要像煤炭那样坚硬,即使历尽千辛万苦,也痴心不改,不畏艰难,舍身为国为民效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