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筒饭的煮法颇具有野炊特点,即砍下一节竹筒 ,装进适量的山兰米和水,放在火堆中烤熟,当竹筒表层烧焦时,饭就熟了。劈开竹筒,米饭被竹膜所包,香软可口,有香竹之清香和米饭之芬芳。用餐时破开竹筒取出饭,这便是有名的“竹筒香饭”。如果把猪瘦肉混以香糯米和适量盐巴放进竹筒烤成香糯饭,异香扑鼻,是招待贵宾的珍贵美食品。
黎族竹筒饭
遍地竹林的阿里山区,竹筒饭为其特色小吃,尤其广为当地邹族族人所运用;传统的做法是以桂竹的竹筒内装生糯米,再以高丽菜或山酥塞住筒口后炭烤,若配上阿里山特产哇沙米加酱油的沾酱,即是风味十足的邹族美食。此外亦有直接在竹筒内加上佐料的新做法,别具滋味。
材料准备:
山兰米500克,猪瘦肉100克,生抽10克,老抽3克,精盐5克,味精8克,清水500克,精猪油、五香粉各少许,新鲜青竹2节。
做法:
1、山兰米洗后,浸泡半小时,捞起,加精盐、味精拌匀。
2、猪瘦肉切成0.3厘米厚的肉片,用老抽、生抽、五香粉腌制,热锅过油,将肉片翻炒至熟,出锅待凉后,切成0.3×0.3厘米的肉粒待用。
3、取新鲜青竹(节距较长为好),每节锯开一端,洗净晾干,用精猪油抹拭竹筒内壁,将调好味的山兰米同瘦肉粒控匀,分两等份加进两节竹筒里,入适量清水(每筒约250克),然后,用干净布条捆扎封堵竹筒口,放进200度的电烤炉中烤约半小时至熟,关电源继续在炉中焗干。
4、取出成熟的竹筒饭,解除布条,锯成若干小段(每段长6厘米),摆放盘中上席。
特点:
竹节青翠,米饭酱黄,香气飘逸,柔韧透口。吃时,饮一口黎家“山兰酒”,咬一小口竹筒饭,慢品细嚼,趣味盎然,充满海南黎家风味。
竹筒饭有多种口味,和米饭一样,如,干贝拌饭。
台湾竹筒饭
材料准备:
糯米(或大米)500克,南竹筒4节。
制法:
先将直径6—7厘米、长8—9厘米的竹筒洗净,把淘净的米略加热后,放入竹筒内,加适量水,封好口,然后将竹简放入水锅里,加热蒸煮至散发出竹香味,即可食用。配以可口菜肴,风味更佳。
小贴士:
此饭为阿里山一带布农族同胞下田劳动时带的便饭,在台湾普通家庭中常自制食用,饭铺也公开出售。
广西竹筒饭
材料准备:
大米500克,大南竹适量。
制法:
将大南竹裁成两端有节的竹筒,在其一端捅一个洞,用水洗一下,例出。然后放入米和水(米和水的比例为1:1.5),不要装的太满,留5厘米空隙,用竹叶塞好竹筒口。食时用柴刀轻轻破开竹筒,盛入用竹叶叠成的“碗”内,佐以随身携带的酸肉、酸鱼、泡辣椒即可。
小贴士:
“竹筒煮饭”是山亲人上山砍柴、赶集及外出打猎时常用的烧饭方法。其优点是不用带炊具,操作方便,制法特殊,富有浓厚的风味。
烤竹筒饭
原料:
山栏香米750克、青竹筒1节。
制法:
取竹(要嫩竹,两端留节)1节,在竹节一端打洞(直径1.5厘米的圆眼),
将大米淘洗后,从洞孔装进竹筒内,加入清水750毫升,放在火堆上烧烤,使竹筒孔冒热气,简中水烧沸后,用木塞或树叶堵上小孔洞,继续放到火堆慢烧细烤,并不断地翻动,直至闻到一股饭香味时止。食用时把竹筒用刀劈开即可。
特点:
饭粒松软,既有米香,又有竹香,清爽可口。